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近日公布并印發的《“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有關情況。 “十三五”時期,我國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迎來快速發展的五年。五年間,全國共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近1億人次,其中培訓企業職工超3000萬人次、農民工超4000萬人次、貧困勞動力超900萬人次。截至2020年底,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5000萬人。 “同時也要看到,職業技能培訓的規模和質量與建設技能型社會的需求仍有差距。”人社部副部長湯濤說,一方面,我國技能人才的培養尚無法完全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要求;另一方面,培訓的供給能力還不足,針對性、實效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十四五”時期,預計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仍在1400萬人以上。當前,勞動力市場“就業難”和“招工難”兩難并存,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重點就業群體的就業創業能力與用人單位需求存在差距,對職業技能培訓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人社部、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研究編制了《規劃》,這是我國首次編制國家級職業技能培訓五年專項規劃。 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國將組織實施政府補貼性培訓7500萬人次以上,其中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3000萬人次以上。 《規劃》對培訓的質量提出明確要求。通過培訓,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要達4000萬人次以上,其中,達到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的高技能人才要達800萬人次以上。 《規劃》還首次提出產訓結合的理念和舉措。“產訓結合,要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和企業自身生產經營需要搞培訓,核心就是要切實提高培訓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說。 哈增友介紹,要真正做到產訓結合,就要發揮好企業的培訓主體作用,提高職業、技工院校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引導各類培訓機構健康有序發展,推動職業技能培訓擴容提質。 “當前,制造業企業對技工、技師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業在實施新技術時面臨高層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緊張問題。”湯濤說,人社部將指導各地根據國家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需求,動態調整培訓專業設置補貼項目,提升培訓層次,為企業培養更多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