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不斷推出便民利民服務 首批55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落地 廈門日報訊(記者 柯愷筠 通訊員 廈公宣)自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廈門市公安局圍繞“四個一批”工作目標,大力推進實施“五大提升行動”,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智能安防小區建設、戶籍業務自助辦理等首批55個項目陸續落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目前,智慧養犬、出入境便利老年人辦證等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受市民群眾點贊。 昨日,根據市公安局統計,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全局破案數、破案率、八類案件破案率、抓逃數等相比去年、前年同期均有明顯提升;電信網絡詐騙警情持續下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廈門經驗”由公安部在全國推廣。 服務便民 服務車走過22個小區 養犬能在家門口“上戶口” “線上操作為群眾省去窗口排隊時間,很用心。”4月6日,“三高”企業外來人才劉祖慧線上申請落戶準遷,順利通過審核。這是廈門市公安局自“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開展以來,推進的又一便民惠民新項目。 4月份以來,廈門市公安局借助信息化手段,依托“廈門e政務”自助服務平臺等載體,不斷推出便捷的服務項目,逐步完善“群眾一趟不用跑”服務體系,推出養犬辦證服務車進社區活動、出入境便利老年人辦證9項措施等便民服務項目。 截至目前,養犬辦證服務車已走過22個小區,為773只犬在家門口“上了戶口”。長期參與犬類公益保護的市民楚倩在朋友圈為這項服務點贊:“就在家門口!‘免疫、植芯、辦證’一條龍服務半小時搞定,還通通免費!”楚倩說,這項服務化解了養犬市民對疫苗不了解、大犬出門辦證不方便等養犬痛點難點。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周時間里,近20名老年人在廈門出入境辦證大廳享受星級服務,成功辦證。“老人家行動不便,撥打服務電話,民警攜帶便攜離線服務設備全流程上門服務,真的很方便。”一位老人的家屬點贊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的9項老年人出入境辦證服務新措施。 守護安全 智能警務系統實時偵測 全方位提升群眾安全指數 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以來,廈門公安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設施設備,全天候守護群眾安全,不斷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增色。其中,道路交通隱患整治、居住環境安全提升等方面已有顯著成效。 “現在是紅燈,請遵守交通規則。”這聲音來自翔安八一路與各村莊路口交匯處的“電子哨兵”,這個路口大貨車多,周邊村民安全意識薄弱,存在安全隱患。有了“電子哨兵”的語音提醒,過路的村民和車輛交通安全得到了保障。據了解,這樣的“電子哨兵”,已在翔安、同安安裝了8 套。 大貨車上道,也有“云電警”實時動態偵測。3月中旬,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對事故多發的海翔大道安裝“云電警”,對大貨車占用小汽車道、實線換道等交通違法行為猛抓嚴打。截至目前,已成功查獲不按道行駛等近 900 條交通違法信息。有了“云電警”的監督,海翔大道的安全提升了。 廈門警方還推動“安防小區建設”,在外來流動人口較多的小區等安裝“智能門禁”等。據民警介紹,安裝了“身份寶”人臉識別、“小兔開門”智能門禁的“智安”出租房,實現了“公寓化管理、智能化防控、精細化服務”,讓住戶安心、放心。 打擊破案 精準阻斷強力反詐 小案件持續快偵快破 4月8日中午,廈門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下稱市打擊治理中心)接警員陳龍丕接到報警,廈門某進出口公司財務人員曾先生被騙30萬元。報警的2小時前,曾先生接到“國稅局電話”要求他進入QQ群,發送報稅文件。誰知,他在QQ群中被冒充公司老板的詐騙分子騙取30萬元。 接警員陳龍丕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與同事進行此類案件的快速處置,將受害者提供的信息錄入系統,同時通知銀行止付專員聯系駐點銀行,同步止付操作。 此時,市打擊治理中心民警們全力投入該案件處理,距離曾先生報警不到10分鐘,成功在詐騙嫌疑人賬戶上止付30萬元,挽回報警人損失。 錢追得回,案破得快。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在去年反詐騙取得的成績基礎上,市打擊治理中心統籌“打、防、管、控、宣”多重功能,實現對電信網絡詐騙精準預警、精確阻斷,成效顯著。 廈門警方不遺余力地推進反詐防騙工作做深做細。在傳統盜搶騙方面,小案件持續保持快偵快破,讓市民更有安全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