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2日,霞浦縣根據省、市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設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以來,該縣多措并舉推進監管倉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目前已完成兩批次27.5噸進口水產品、肉制品的入倉抽檢、消毒工作。 “兩項論證”確定集中監管倉選址。實地調研論證,按照交通便利、方便隔離、滿足規模三大原則選址,縣市場監管局對霞浦城區冷庫開展實地考察,了解冷庫規模、裝卸人員、凍品進出等情況,形成方案初稿;領導研究論證,縣政府召開進口冷鏈食品專班工作組會議,研究集中監管倉選址方案,確定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位于霞浦縣松港街道大沙工業區的寧德市海諾工貿有限公司的一庫容450立方米的冷庫作為霞浦縣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 “兩大保障”確保集中監管倉運作。資金保障,縣財政出資58萬元用于冷庫、值班辦公場所的租賃費用和購買辦公設備的費用等;機制保障,出臺冷鏈食品運行工作機制,對冷庫外所設的車輛消毒區、人員消毒區、人員核酸采樣區、物品消毒區、物品核酸采樣區和冷庫內所設的已檢區、問題區的運輸儲存、核酸檢測、預防性全面消毒等任務做出明確分工。 “兩支隊伍”確保集中監管倉管控。執法隊伍,圍繞冷庫、市場、餐飲等重點行業,以“四人”為一組、派員劃片開展“地毯式”的摸排,對未落實食品追溯、未落實“應檢盡檢、應消盡消的依法查處,“倒逼”冷鏈食品經營主體“入倉”,目前已立案2起;專班隊伍,抽調市場監管、衛生健康、交通運輸、公安、商務等部門人員組成駐倉監管專班隊伍,進入集中監管倉駐點監管,下設六個工作小組,負責對進入集中監管倉的進口冷鏈食品運輸車輛外立面、進口冷鏈食品內外包裝的預防性全面消毒、核酸采樣檢測和開具儲藏證明等。(閩東日報通訊員 陳華 呂張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