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開始實施的《泉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要求文明養犬,但記者走訪發現—— 狗照跑繩未拴 新規落地難 這樣遛狗相對規范 居民飼養寵物不得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以及他人休息;寵物在城市道路、公共場所排泄的糞便,其攜帶者應當即時清除;攜帶犬只外出應當束牽引帶;禁止在城市建成區飼養烈性犬……1月1日,泉州市首部城市管理方面的綜合性法規《泉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其中對居民飼養寵物的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定。昨日,記者走訪了泉州市區多個地方發現,不文明養狗行為仍普遍存在。 現場 不文明養狗行為多 此前,有市民反映泉州中心市區釋雅山公園周邊經常有狗出沒,屢屢騷擾到公園游玩健身的市民。昨日,記者在公園西門果然看到兩條狗在游蕩,看到有人經過還汪汪叫,嚇得市民連忙繞著走。 “這邊經常有狗出沒。”市民李先生經常來公園散步,他說,這些狗不知道有沒有主人,都沒有繩子拴著,到處亂跑,有的還很兇。“公園里面人很多,常常有小孩嬉鬧,如果被狗傷到就不好了。” 在市區霞淮街,一些商家在商鋪里養狗,卻沒有拴狗繩,狗在街上來去自如,還隨地大小便。 在五星街及西坑,這里大多為民宅,許多居民養狗看家護院,但一些狗也沒有拴狗繩,它們在街上游蕩,看到陌生人就吠,引得其他狗也跟著,一時吠聲四起。 市民張先生說,部分城鄉接合部、工業區犬吠擾民現象比較嚴重。有部分居民、工廠養狗用來看家護院,晚上有一點風吹草動狗便狂吠不止,影響附近居民正常休息。 市區刺桐路上有多家寵物狗店,記者走訪了幾家了解到,《條例》實施后,狗用品的銷售量并沒有見漲,比如狗的牽引帶。一商家告訴記者,可能新規剛剛實施,市民的知曉率還不是很高,另一個原因是市民養狗的習慣不是說改就改的,文明養狗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