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繪就“施工圖” 吹響國企改革沖鋒號 廈門出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廈門日報訊 (記者 李曉平 通訊員 王雙九)1月8日,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廈門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吹響了新時期國企改革嘹亮的沖鋒號,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進一步深化改革,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廈門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近年來,廈門貫徹落實國企改革“1+N”政策扎實有力,國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明顯的突破。走進新發展階段,廈門國資國企要繼續發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努力跳起摸高,切實提升廈門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在落實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保障民生以及統籌疫情防控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為廈門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明確七個方面改革任務 廈門出臺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共提出七個方面的改革任務。在不折不扣貫徹中央方案和福建省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更要高質量地完成廈門“自選動作”。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好階段性的改革任務,包括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廈門國有資本向城市基礎設施、城市運營和民生保障、千億產業鏈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三高”企業集中;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按照組建大集團、搭建大平臺、培育大產業的原則,推進國有企業和企業國有資產的專業化重組整合;以資產證券化為典型路徑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動3-5家市屬國有控股企業上市;不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加快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建立完善與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相適應的選人用人機制,為廈門國企的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提速 2020年以來,廈門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提速,市屬國有企業部分三年行動改革任務,如公司制改制、廠辦大集體改革、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等已基本完成。同時,市屬國企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廈門國資系基金群建設初具規模,一年間國企子基金總規模已達126億元;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快,建發國際成功分拆建發物業,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中紅醫療IPO已通過創業板發審會審核;鼓勵國企推進中長期激勵,4家市屬國有上市公司陸續開展股權激勵計劃;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推進,市國資委批復了3家市屬國企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實施方案,并對其進行了綜合授權,同時新設成立了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一大批改革措施的落實落地,有效推動了市屬國企規模效益的穩步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底,18家市國資委出資企業合計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超過22%,在向中小企業減免8億元房產租金的情況下,1-11月利潤總額仍實現近8%的同比增速。建發集團、國貿控股、象嶼集團等3家市屬國企繼續躋身世界500強榜單,排名穩步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