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刷步道護欄油漆,做收尾工作。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仙橋柳色、古堞斜陽、宛在堂……作為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西湖公園的美,不少市民都能說道說道。去年10月,為讓這顆“園林明珠”更耀眼、更“穩當”,福州在高標準做好規劃設計、施工組織的前提下,啟動西湖公園環湖木棧道修復改造。在市民的期盼中,木棧道的“新老交替”即將完成。記者從市城鄉建總獲悉,約1.06公里長的新棧道已基本建成,8日起全線對外開放,為市民環湖游帶來更多驚喜。 新棧道:病害“一掃而空” 3日上午,記者來到西湖公園環湖棧道福建會堂入口處,因舊棧道正在升級改造,一條百米長的水上浮橋成了游客的主要通道,將他們一路引至對岸的“鑒湖慕魚”景點,確保游園不斷線。 帶著對新棧道的盼望,不少市民詢問開放時間。“很快就會亮相。”在市城鄉建總該項目負責人卓翔帶領下,記者對收尾中的環湖棧道先睹為快。一路前行,施工人員正抓緊時間做著棧道沖洗與上漆、纜線“入盒”、綠化補植等收尾工作,處處是熱鬧的攻堅場景。 寬,是新棧道給人的第一印象。據了解,經統一升級,棧道平均寬度由原來3米拓至4.27米,讓市民行走其間更開闊、舒適。聚焦除病害、保安全目標,記者看到,原本超期“服役”、老化嚴重的棧道均已換新,一塊塊防腐性能良好的美國進口南方松整齊鋪下。 “經多次比選及現場調研,棧道的‘面子’還是繼續用防腐木,能確保游客漫步舒適性,但‘里子’更有講究。”卓翔介紹,考慮到棧道人流量大,對施工工藝和后續保養都提出很高要求。這次,他們采用的是時下流行的裝配式工藝,面層防腐木均為預制化模塊,在工廠加工,拼合成單體整板后,再運到現場鋪裝,“能節約耗材,減少現場加工作業,也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對市民游園的影響”。 要想讓棧道“站得穩”,基礎施工更是關鍵。依棧道俯瞰,一根根灌注混凝土的鋼管樁已牢牢扎下,這樣的打基礎方法,比原有純木樁基更耐用,使用年限可提升至20年以上。 新風景:“明珠”水色更顯 “環湖木棧道的修復改造,是道安全與美景的‘加法題’。”卓翔說,做好棧道“除舊布新”的安全功課同時,他們還圍繞路通、水通、景通、綠通、視野通的目標,在線路走向、景觀添置、配套設施上做起文章,確保視野最佳、風景最美、樹蔭最多、占用水面最少。 棧道長度的變化最為明顯。為最大程度讓出湖面,原有筆直、略顯生硬的棧道走向被細細布設,從長度1.5公里優化至1.06公里,更加科學合理。湖面美景盡情展現的同時,通過“水生+耐陰+開花”植物的組合,讓棧道與湖岸更貼近;一個個延伸向水的挑臺,加上降低標高貼近清水面的棧道高度,也讓水景時刻伴行。 作為一座古典園林,曲徑通幽、回廊曲折的意境美自然少不了。據了解,以原先棧道“繞”過的北湖島為新節點,一座伸向湖心的水上六角亭(北湖亭)正在加緊進行基礎施工,力爭春節前建成。今后,新亭將和晨曦廣場附近原有的仰春亭隔水相望,供市民臨水休憩。 “北湖島上也能一探究竟。”卓翔介紹,通過新添園路、開辟林下空間、增設觀景平臺等舉措,北湖島將成為新的“打卡點”,增加市民游園趣味。 在滿足市民“游”的需求同時,考慮到“憩”的需要,2處古色古香的風雨連廊也在沿線布下,與對岸的“古堞斜陽”遙望,美人靠、瓦片頂的配置,讓觀湖賞景更愜意。 環湖木棧道,也把西湖和左海兩大公園“牽”得更緊,讓“大西湖”景點串聯。8日起,市民可從福建會堂處的西湖公園入口,一路沿棧道行至北湖島,自島中穿行,至左海公園“地界”,再通過翠浪橋、古堞斜陽景點,到達省博物院附近。 美景的背后,是建設者的辛勞。卓翔說,這水上施工難度不小,除了因地制宜在駁岸沿線尋找合適的材料吊裝點外,大部分施工材料只能通過船運方式,一點一點“騰挪轉換”運到施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