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1月24日電 題:這件事可能違法了,華人家長還要堅持嗎? 疫情暴發,不少國家關閉學校,開啟網課模式,而一些地區仍在線下授課。 無論哪種模式,對海外華人家長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送孩子上學,孩子每天出入校園,接觸外界環境,感染疫情的風險讓家長擔憂。 讓孩子在家,全天照顧,上課進度還一點也不能耽誤,工作又很難兼顧。 疫情下,孩子上學這個問題,難倒了不少華人家長。 在家上網課,家長抓狂!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國家疫情反彈,不少地區學校再次關閉。 這個消息引發華人家長們的焦慮…… 希臘的小學、幼兒園和托兒所從11月16日到11月27日關閉。 一名在希臘的華人媽媽吐槽,她家四個孩子,家里只有兩臺電腦,上網課后,每天孩子們都會搶電腦,她要下很多app,接收各種訊息,可即便如此,也搞不定孩子們的作業。 停課在家,孩子們如釋重負,終于不用上學了,家長們卻為此發愁。 尤其是對華人家長來說,孩子各項學科不能耽誤,中文母語學習也不能放下,有些家長還要在兼顧自己的工作,任務量大到難以想象。 每天早晨,叫醒孩子,做早飯,按時打開電腦或平板,等待老師安排一天的課程,陪孩子上課,輔導孩子,督促孩子做作業……成了很多華人家長的日常。 從孩子角度講,在家相對自由,有時晚睡晚起,沒有老師的約束,但缺少和老師、同學的面對面溝通,也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 紐約華人吳女士的大女兒阿拉貝拉上小學一年級,因女兒喜歡和小朋友們在一起以及喜歡在課堂上和老師面對面的學習,吳女士今秋為女兒選擇了以面對面授課和遠程教學模式來輪流上課。 因疫情反彈,紐約學校11月18日起關閉,女兒知道后非常不開心,吳女士還要給女兒做“思想”工作。 很多家長無奈地表示,他們正想方設法給孩子設定規矩和紀律,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孩子們的精神狀態,壓力非常大。 學校開課,擔憂疫情! 前段時間,終于等到學校開課的通知,家長都松了一口氣,總算可以送孩子去上學了! 但當下的疫情形勢,不少華人家長又開始擔憂…… 送孩子去學校,孩子會不會有感染疫情的風險? 有些華人家庭一家老小住在一起,孩子萬一接觸到病毒,家中還有老人,該怎么預防? 為此,不少謹慎的華人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學習,但這一行為無意之間觸犯了一些國家的法律。 根據意大利普拉托教育部門的最新統計資料,疫情暴發后,華人學生已成為當地各族裔上課缺勤率最高的群體。 普拉托學校各校長向市政府舉報了這一情況,當地公共教育委員會則將該控告抄送至了普拉托檢察院,投訴華人家長無正當理由剝奪孩子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當地學校負責人向政府和司法機構發出呼吁,希望司法部門對華人家長阻止子女上學介入調查,并追究相關責任,敦促缺課的華人學生早日返回學校。 據意大利國家報發布的社交媒體民調結果顯示,生活在意大利的華僑華人中,有高達94%的適齡學生家長對疫情十分恐懼,以至于新學年不愿意或不打算送子女去上學。 華人子女能否正常接受意大利的國家義務教育,已經受到教育機構的高度關注。 華人家長,這些建議請收好! 面對疫情,不同情況的華人家長怎樣做很難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針對不同的情況,小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到海外華人家長。 如果學校開課,華人家長應客觀認識當地的疫情形勢,盡量遵守學校規定,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重新適應學校生活。 如果確實不能去學校,家長應該積極與當地教育機構和校方溝通,說明自己的擔憂,可以給學校提出防疫建議,遵守當地法律,不要讓孩子長時間缺課。 而對已經停課的學生家長來說,則需要兼顧孩子的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 一方面,家長要督促孩子積極參與網上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網絡學習任務。做好監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在線學習習慣,不要沉迷于網絡游戲。 另一方面,家長還應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突然不愛說話,長時間將自己關在房間,拒絕社交,性格、睡眠、飲食等突然出現明顯變化時,家長要引起重視,必要時尋找專業人士幫助。 學習之外,每天可以安排孩子和家人一起參加適量的家庭運動,比如親子游戲、下棋,增進健康,也凝聚家人的感情。 總之,面對疫情,家長們一定要保持平和心態,正向面對,遵守所在國防疫規定,配合疫情防控。這樣才能給孩子做出榜樣! 希望疫情趕緊過去,孩子們重返校園,家長們恢復工作,一切回歸正常。 (資料來源:希臘《中希時報》、美國《世界日報》、法國《歐洲時報》,作者:徐文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