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球隊在訓練中。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王婷婷 雷小芳 蔡雪玲 攝 蹴球項目成為非遺 訓練場上,活躍著“娃娃兵”的身影;宣傳欄里,張貼著蹴球文化海報;展示廳內,記錄著蹴球隊的眾多榮譽。“蹴球的推廣不單是為了培養有競技特長的學生,更重要的是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到全面傳承和發揚。”福鼎市民族中學副校長蘭文水說,為保證蹴球隊訓練全天候、常態化開展,各級領導經常到該校視察與指導,在政策、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保障隊員們的生活起居,勉勵隊員們努力訓練,將運動水平提升到更高層次。 2013年,福鼎市民族中學蹴球項目被確定為福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6年又被列為寧德市級非遺項目,下一步還將申報省級非遺。依據多年的教學和實戰經驗,何國勇整理編著了校本教材《蹴球》,探究小小蹴球的偌大乾坤,使之融入校園教學及文化體系。而隨著福鼎校園蹴球的發展,福鼎市民族中學甚至開始招收蹴球特長生。 “這幾年我們不斷探索蹴球人才有效銜接機制,在少數民族人口分布比較集中的佳陽、硤門、前岐等鄉鎮的小學,發展蹴球等民族體育基地學校,為基地學校送技術、器材。”蘭文水說,新學期意味著新的開始,學校將繼續加大民族體育教練隊伍建設,開設蹴球室內訓練標準場地,為下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打基礎、做準備,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