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班儀式現(xiàn)場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東南網10月27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 魏思婷)今日上午,“臺灣同學文化拓展研學——坊巷課堂”在福州三坊七巷林則徐紀念館舉行開課儀式,在接下來的四天時間里,來自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的44名臺生將開啟坊巷課堂文化研學之旅。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福建省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承辦,由文化歷史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參訪現(xiàn)代企業(yè)三部分組成,旨在讓臺生更多地了解福州昨天和今天、了解福州與臺灣間的深刻關系。 “福州與臺灣隔海相望,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中心城市,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一張亮眼的名片,與臺灣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倪英達介紹道,從清代開始有更多的福州人遷移臺灣,在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帶入臺灣,三坊七巷里走出的文儒武將為臺灣早期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倪英達表示,舉辦此次文化拓展研學活動,就是希望通過對歷史名人、家族變遷、歷史事件、故事等的深度挖掘,讓同學們能夠觸摸到坊巷背后的閩臺近代歷史及其文化內涵,體會到不同人物共有的家國情懷。 今日,坊巷課堂臺生學員聆聽了《三坊七巷與臺灣》《左海偉人林則徐》的講座,在三坊七巷參觀了沈葆楨、臺灣鎮(zhèn)總兵何勉、戍臺名將羅勉侯、兩任臺灣總兵甘國寶故居遺址、海絲之路展示館等,在福建民俗文化博物館體驗了福建傳統(tǒng)工藝拓片,共扎福州花燈。 “通過這次研學活動,不僅可以學習文化,臺生之間也能多交流和溝通。”來自臺灣屏東的陳瑋君對福州的歷史文化有深厚的興趣,他現(xiàn)在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金融專業(yè)。陳瑋君幾年前就只身一人來到福建讀高中,“大陸有很強的競爭力,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他表示,未來將留在大陸發(fā)展,他也希望有更多的臺灣青年參與到兩岸交流中,增進對大陸的了解,消除隔閡。 福州大學2020級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臺生蔡自強是一名臺灣高雄人,初中時他便跟隨父母來到江蘇省昆山市,開始接觸大陸的一切,結交了不少朋友。今年,蔡自強通過臺港澳聯(lián)考,考上了福州大學。 “剛來福州讀大學,對這個城市不是很了解,我一直懷著好奇心,找機會了解和融入這座城市。”蔡自強了解到此次活動后,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他認為,本次活動給臺生提供了一次深度了解福州人文歷史與經濟發(fā)展的機會,見證祖國蓬勃發(fā)展的生命力,追溯閩臺之間密不可分的淵源,希望兩地學生共同構建美好未來。 在接下的行程中,臺生學員們還將前往馬尾,參觀船政前后學堂、南般炮臺、閩安水師協(xié)衙門、清代中國最大石船塢、沈葆楨率戍臺將士出發(fā)紀念碑等,深入了解船政文化。此外還將參觀福清臺企冠捷電子、福耀玻璃廠、長樂網龍公司等企業(yè),感受福州經濟日新月異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