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冷卻后的米粉曬干。福建日報記者林輝 通訊員 劉才恒 攝 東南網6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劉才恒 攝影報道) 15日,寧化縣方田鄉村頭村古坑自然村農戶抓住天晴時機,生產傳統手工制作的米粉。經過十二道工序后,一袋袋包裝好的古坑米粉通過網上銷往周邊地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古坑自然村家家戶戶都做米粉,是遠近聞名的米粉制作專業村。古坑米粉有著久煮不糊、口感嫩滑細膩、富有彈性等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 古坑米粉精選本地優質早稻米,經山泉水浸泡、磨漿、蒸熟、壓榨、晾曬等工序純手工精制而成。“一輪磨上流瓊液,白沸湯中滾雪花”,這是古坑米粉制作時的真實寫照。然而,因成本高、效益不佳等原因,近年來手工制作米粉的村民越來越少。如何讓傳統手藝重煥光彩?方田鄉為古坑米粉制作技藝申報非遺項目,建立古坑米粉制作技藝傳承中心。今年3月,這項米粉制作技藝被列入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同時,方田鄉統一古坑米粉商標,規范古坑米粉的制作技藝。 如今,在古坑自然村,越來越多的村民重新做起了手工米粉,古坑米粉的名聲也越來越大。2018年,寧化縣首屆古坑米粉·客家米酒文化節在城區美食城舉行,現場演示古坑米粉制作技藝,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的眼球。2019年,古坑自然村出產古坑米粉11噸,產值4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