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 馬秀秀)電腦前端坐、屏幕前跟讀、線上小獎杯獎勵……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海外華文學校為保證教學進度,紛紛開啟了網絡“云”課堂模式。 從最初摸索到進入狀態,華校也逐漸感受到網絡課堂的獨特魅力。疫情過后,如何實現網絡與學校課堂教學協同發展,也成為華校校長普遍思考的命題。 “此前學校沒有上過網課。”意大利貝加莫華人中文學校校長張雪飛向記者介紹,從2月份開始,老師們齊心同力、不斷探索研究,從“門外漢”變成了“網紅主播”。 “師資問題一直困擾海外華校,網絡課堂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她指出,網絡課堂打破了時間、地域限制,同時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奧地利維也納博雅學院校長鄭婕介紹說,疫情期間,學校采用了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網絡平臺進行教學;老師也會根據網絡課程,通過微信、視頻等方式,和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 “直播課和動漫課廣受歡迎,老師和家長們對直播課更是贊不絕口。”鄭婕告訴記者,網課生動有趣,可以反復學習;孩子們聽課認真、表現也很踴躍,“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答對問題拿到獎杯。” “很多家庭體驗到了網絡教學的優勢。”西班牙博思語言學校校長潘麗麗也舉例道,網絡課程上課時間、地點靈活,家長們也免去了接送孩子的麻煩。 “網絡教學打開了教學思路,也節省了家長的勞動和時間。”瑞士日內瓦華文教育基金會校長孫志敏告訴記者,疫情前,學校就已參與了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的網絡課程,動漫中文課效果很好。“學生們通過新的方式學習漢語,視野也得到大的開拓。” 開設網絡課程本是很多華校疫情期間采取的“權宜之計”。但經此嘗試,華文學校進一步認識到了網絡課程的教學優勢與前景,亦為疫情后華文教學開展提出了思考。 “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各有優勢,應將其優勢結合互補,優化教學資源。”張雪飛表示,疫情后,學校計劃在課堂教學基礎上,每周內安排多次網絡教學,也讓學生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中文。 “網絡課程教育是大勢所趨,但線下課堂教學也依舊是必需品。”潘麗麗認為,一定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監管系統來提高網絡教學的學習成效;同時,也要借助線下課堂,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多一些互動,更有利于學習效果。 “實現傳統課堂與在線教學的有力互補,可以提高知識吸收率。”鄭婕也說道,疫情后,學校將繼續開展網課教學,同時也通過實體課堂多創造孩子們接觸、交流的機會,改善教學效果。 “我們希望繼續參與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的網課課程,讓我們的教學更多樣、有趣化、知識化。”孫志敏同時指出,也希望學校的老師能夠向中國國內的優秀教師不斷學習好的教學方法,開拓思路,共創華文教育的未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