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6月16日電 據巴西南美僑報網報道,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富蘭克林中文學校疫情期間開設了線上課程,在發給家長的課程介紹里寫道:“即使網絡課也要學得扎扎實實,再搭配多媒體的圖片、視頻和游戲,相信孩子們會喜歡的。” “疫情將我們隔離,線上課堂讓我們重聚。”富蘭克林中文學校教育總監廖婉菁告訴《南美僑報》,“雖然在線教育是所有學校未來需要面臨的發展方向,但是始終沒有緊迫感,新冠疫情促使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調整和改變。” 富蘭克林中文學校初次嘗試在線課程,家長也有所顧慮。廖婉菁說:“可如今看來我們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一次有益的嘗試 受新冠疫情影響,阿根廷自3月中旬起實行“全民隔離”,富蘭克林中文學校也是從那時起開始開設線上課程。 廖婉菁介紹,線上課程依然按照學校原來的的進度和環節進行,每周四堂語文課。這其中一堂生字講解,一堂課文分析,其余兩堂課作課文練習、解惑答疑與復習。學生在線完成作業,教師在線批改作業。“區別于實體課堂,學生每周六固定時間集中學習,線上課程時間更為靈活,并且將課程講解和練習分散開來,更好的幫助學生消化和吸收新的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多媒體輔助手段,比如視頻、課件、圖片等。廖婉菁舉例,運用動畫課件的方式將象形字的演變過程給同學們呈現出來,把每一個字組成故事。“通過豐富的形式,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每一個教師都會有自己的課堂設計,比如我會通過沙漏控制時間的方式,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緊迫感和趣味性。” 在實踐過程中,廖婉菁承認線上課堂對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存在很大局限性。比如,傳統課堂上,老師會提問或者提醒那些走神兒的同學,但是線上課堂就無法讓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 雖然有利有弊,但是廖婉菁依然認為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我們進一步思考,有哪些手段和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越來越多人學習中文 “華文教育伴隨著華僑華人的海外腳步一路發展至今,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挑戰。”廖婉菁認為,“新冠疫情像一次‘演練’,讓我們更有信心應對突發情況。” 廖婉菁出生成長在中國上海,曾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她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到阿根廷教授學生中文。 廖婉菁介紹,富蘭克林教育機構于1994年創立,當時學校主要為華裔學生提供托福、SAT等英語語言和學科考試培訓,幫助他們赴美留學。2000年,廖婉菁來到阿根廷時,學校的中文課僅有兩個班,共17名學生。 二十年來,“富蘭克林語言中心中文班”已經成為了“富蘭克林中文學校”,并且開設了分校。廖婉菁的感受是,越來越多人到此學習中文。她分析:一方面,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自然愿意將子女送到中文學校。另一方面,阿根廷與中國的交往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當地人因為工作或者旅游需要,以及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學習中文。比如,當地機車公司從中國進口機車,相關工作人員會學習中文,便于接待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交流,這其中技術類的詞匯成為學習重點。 阿根廷很多華僑華人仍希望子女以后能夠到中國上大學或者發展,所以非常支持他們的中文學習。在廖婉菁看來,中文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語言,也會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禮儀等課堂秩序融入教學。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會有講故事、課本表演、辯論比賽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作為一名教師,廖婉菁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學生成人之后,會利用業余時間來中文學校進行教學。“這樣的傳承,會為中文學校注入持續動力和活力。” 廖婉菁期待,未來在線教育方式會與線下傳統課堂相互補充,為路途不便的學生學習提供更多便捷;忙碌的家長能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和學習……在阿根廷,學生學習中文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而且代代相傳。(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