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鴻鏗(前)和“民間護河隊”成員在巡河、護河。 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文 陳暖/攝 說話鏗鏘有力,講到激動處還會揮舞手臂,比劃著激烈的戰斗場面。他叫黃鴻鏗,今年64歲,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福州首位“民間河長”。 黃鴻鏗稱自己是“老兵退伍不褪色”。為保護內河,他幾乎風雨無阻。 “軍旅生涯教會我堅韌和奉獻” 昨日下午,一場大雨過后,記者在晉安河邊見到身著綠色馬甲的黃鴻鏗,他和兩名民間護河隊成員正忙著撿拾垃圾,引導居民有序游園。 軍綠色短袖上衣、深色便褲、一雙布鞋,這就是他的日常裝束。“退伍38年,可我還是不想失去軍人的味道。”黃鴻鏗笑著說。 1977年,21歲的黃鴻鏗應征入伍,第二年就成為班長并入黨。上世紀70年代末,他還參與了一場對外反擊戰。 “當時身在其中并沒有太多感覺,事后回想,那時真是苦,但也值得,這6年軍旅生涯教會了我堅韌和奉獻。”黃鴻鏗說,他1982年退伍并成為福州市汽車運輸總公司的一名職工,4年前退休。 退休后的黃鴻鏗沒有閑著。2017年,他在晉安區紫新社區的支持下,組建了福州首支民間護河隊。當時,護河隊成員僅有他和比他小兩歲的黃章煥。 這支民間護河隊,一路堅持到了現在。“軍人做事哪有做做樣子的,要做就要做好,我愿意奉獻我的時間和精力!”黃鴻鏗說,現在護河隊成員已有近10名,年齡最大的76歲,除了極端天氣外,幾乎天天都要巡河。雖然護河隊人數不多,“可個個都是社區的老人,說話有分量,管得了事”。 “我們對這條河太有感情了” 黃鴻鏗表示,組建這支民間護河隊,除了出于一份擔當外,更多的是因為他對晉安河有著深情厚誼。 “小時候我常在河里抓蝦摸螺,大人們在河邊淘米洗菜,我們對這條河太有感情了!可到了上世紀90年代,晉安河變臭了。”他說。 2016年,晉安河啟動綜合治理,那一年,他退休了。“那時我幾乎每天都到河邊看施工,看到工程規模這么大,就知道這次市里是下定決心要整治內河了,晉安河有救了。”黃鴻鏗說,2017年,晉安河治理初見成效,愛河、護河的理念也隨著社區的宣傳不斷深入人心。 晉安區紫新社區黨委書記黃美清說:“內河最主要的服務群體就是周邊居民,愛河護河需要大家的參與。”在社區的支持下,民間護河隊成立了,主要進行晉安河王莊街道1.25公里河段的日常巡河、護河工作。 護河隊成立之初,因為對一些習以為常的不文明舉動進行勸導,黃鴻鏗和其他成員被許多人認為是“多管閑事”而備受白眼。 “遇到這種情況也只能進行勸導,如果對方不聽勸,也只有跟在其后頭清理(垃圾)。”黃鴻鏗說,時間一長,大伙看到民間護河隊成員的默默付出,慢慢改掉了不文明行為。 相比過去,現在“閑”了許多,可黃鴻鏗和其他護河隊成員依然風雨無阻每日巡河。“所有成員都對晉安河充滿感情,大家見它受過多重的傷,就想用多大的力護住它。”黃鴻鏗說。 2018年6月,黃鴻鏗被聘為晉安河王莊街道紫新段“民間河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