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入”垃圾“吐出”肥料 晉江首個村級餐廚垃圾處理站如何“變廢為寶” 位于金井鎮三坑村的餐廚垃圾處理站 居民家中常見易腐的餐廚垃圾,處理不好容易污染環境。今年5月20日,晉江市金井鎮三坑村餐廚垃圾處理站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晉江首個村級餐廚垃圾處理站,迄今為止,該站已經將千余斤的餐廚垃圾制作成有機肥料。這個處理站是如何“變廢為寶”的呢?昨日,記者現場探訪。 日處理量可達1噸 產有機肥料150公斤 昨日10時許,記者來到晉江金井鎮三坑村,看見村里路面干凈整潔,村道旁隨處可見五彩繽紛的卡通涂鴉,均是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 記者看到,在三坑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著一對干濕分離垃圾桶。每天6時40分,4名清運工人就分頭挨家挨戶清運垃圾,廚余垃圾會被單獨分揀出來,統一運到餐廚垃圾處理站制成有機肥料。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由村民自行收集,村里定期請具備處置資質的環保公司統一回收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由村民自行售賣或聯系村里工作人員上門收取;其他垃圾統一運往垃圾中轉站按原來的方式處理。 走進三坑村餐廚垃圾處理站,空氣中聞不到臭味。清運人員將垃圾桶扣到一臺巨大金屬柜的一側,然后按下操作按鈕,垃圾桶徐徐升起,自動傾斜,將餐廚垃圾倒入機器中,再經過生物高溫好氧發酵處理后,最終形成有機肥料,用于園林綠化。 “這臺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日處理量可達1噸,能夠產生約150公斤的有機肥料。”三坑村村委會主任張福丁介紹,村里原有54個公共垃圾傾倒點,今年5月20日已全部撤掉,村里向300多戶村民分發干濕分類垃圾桶,放在各家門口。“自從改為入戶清運,村里的公共垃圾傾倒點不再蒼蠅亂飛,環境更整潔有序,接下來將對所有傾倒點進行微景觀改造,進一步美化村貌。”張福丁說。 金井鎮環衛考評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三坑村餐廚垃圾處理站于去年12月開始建設,共投入80萬元。該處理站的日處理量目前還遠未達到飽和狀態,接下來將把鎮區周邊的餐飲行業、企事業單位的餐廚垃圾和農貿市場的果蔬垃圾,根據處理能力逐步納入該處理站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