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蕭鎮平 通訊員 洪錦城)初夏時節,來到漳浦縣湖西畬族鄉后洞村貧困戶陳長銀家,一座嶄新的三層小洋樓佇立眼前,屋內干凈整潔、設施齊全。“快,請到屋里坐,喝茶。”屋主陳長銀剛從自家的李子園回來,腳上還沾著泥巴,顧不上收拾就熱情地招呼記者。 后洞村位于湖西鄉西北部,是革命老區村,也是縣級重點扶貧村。全村共有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陳長銀是其中一戶。 “如果不是政府的扶貧政策好,我這輩子都修不起這樣的房子。”陳長銀說。他一家6口人,上有年邁的老父母,膝下一雙兒女,之前僅靠幾畝竹子維持生計,一年收入只有1萬來塊,全家人就擠在一座50多平方米的石屋子里。 “石屋很破舊了,一到雨天還經常漏雨。陳長銀憨厚老實,很勤快,肯吃苦,主要是缺資金、缺項目。”后洞村駐村書記林志張說,自漳浦縣從前幾年開始實行“一對一”幫扶政策以來,后洞村兩委建立貧困戶增收示范項目,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和資金,進行產業幫扶,幫助他們“自主造血”。正當陳長銀一籌莫展之時,村兩委建議他引種“快速李”。 在種植過程中,村干部王建利專門請來漳浦縣的種植技術員來指導施肥、剪枝、噴藥等管理方法。雖然2015年獲得了豐收,但因為當時銷路不暢,價格不甚理想,陳長銀遭遇了“滑鐵盧”。 “不要灰心,憑著勤勞雙手一定能實現脫貧致富。”村委會給他發放了1.3萬元精準扶貧專項資金,協調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鼓勵他繼續開拓自家的荒地種植果樹。2017年,陳長銀第一次真真切切嘗到了“甜果”——李子喜獲大豐收,而且價格不菲,一公斤賣到了2元錢以上,產值達到4萬元。去年,李子價格比往年翻了一番,“快速李”一公斤賣到4元錢,年收入達7萬多元,這讓他一家子喜笑顏開。 2019年,政府對貧困戶危房改造進行補助,陳長銀領到補助款3.15萬元,加上當年賣李子賺的錢,一座三層小洋樓拔地而起。去年底,陳長銀一家終于住進了新房,圓了多年的夢想。 “全村24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貧困村也摘了帽,但是脫貧不脫政策。”駐村書記林志張說,接下去,將繼續邀請農技人員下村實地指導種植,幫助拓寬農副產品銷路,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