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林清鍛)當50多歲的吳秀英拿到“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豬養殖”協議書時,心里滿是喜悅。前不久,她出資7500元委托福建博達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購買3頭豬仔和飼料等,并進行代養。 吳秀英是安溪縣感德鎮霞春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雙方的“托管代養”協議,博達公司將支付她成豬銷售后全部所得,從此吳秀英多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跟吳秀英一樣,安溪縣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雖有一定的勞動能力,但苦于缺少項目、資金、技術、銷路等,收入不穩定。如何讓這部分人穩定脫貧?安溪縣積極探索“托管代養”扶貧模式,把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與市場主體聯結起來,實現扶持到戶,確保他們精準受益。感德鎮9戶貧困戶成為安溪縣“托管代養”扶貧模式的首批嘗試者。 9戶貧困戶通過出資生豬養殖成本(豬仔及養殖飼料成本),將28頭豬仔交由博達公司養殖,每期養殖周期為6個月,博達公司提供從采購豬苗到成豬養殖、銷售一條龍服務,成豬銷售所得資金全部歸貧困戶所有。 對于貧困戶而言,也不必為生豬養殖初始資金發愁?!耙环矫?,我們從各級產業幫扶資金中爭取一部分。另一方面,鎮里成立了扶貧開發協會,對貧困戶給予相應補助?!备械骆傛傞L林清杰說。 “有了初始資金,養豬沒風險,也不用花力氣!”吳秀英說,公司將成豬銷售后所得資金全部返還給她,自己還可到外面打工,兩邊都掙錢。 “托管代養”模式,于企業而言也有諸多好處。“不僅緩解初始養殖資金緊張的問題,還可吸納貧困戶就業,解決勞力不足問題。此外,利用集團化養殖優勢,可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益。”福建博達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法人汪海棠說。 “貧困戶自種自養,很難抵御市場風險,產生不了規模效益,‘托管代養’模式則保障了他們的收益?!卑蚕h扶貧辦主任陳永春表示,今后將根據實際情況和群眾意愿,因地制宜推進“托管代養”扶貧模式,打造牛、羊、家禽、設施果蔬等扶貧產業新標桿,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有力防止貧困戶返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