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基建如何布局? 【三年行動方案解讀】 關鍵詞1:5G——今年底將建成5G基站1.2萬個 5G被認為是“新基建”的領頭羊,也是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 方案提出,今年底,全市5G基站突破1.2萬個,主城區、縣城所在地等重點區域實現5G全覆蓋,互聯網出口帶寬達24T。到2022年,5G基站超過3萬個,實現在全國省會城市領先,互聯網出口帶寬超31T。 目前,福州正加快推進“5G+光網”雙千兆城市建設,超前布局5G網絡,截至5月底,全市5G基站建設已完成3563個。 關鍵詞2:工業互聯網——推動3000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產物,是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的重要載體。 方案提出,到2022年,培育形成20家省級以上應用標桿企業,推動3000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標識注冊5000萬個以上,解析量達60萬次。 近年來,福州工業互聯網發展勢頭正勁。其中,落地福州東南大數據產業園的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福州)項目已運行一年多,注冊企業數達71家,在全國區域型二級節點中排名第三;標識總量達到近117余萬,排名全國第四。 關鍵詞3:數據中心——實現在用數據中心機柜數超6萬個 大數據中心是數據存儲、處理和交互的中心,是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條件。 到2022年,福州將形成統籌規范、存算均衡、空間集聚、綠色節能的數據中心發展格局,在用數據中心機柜數超6萬個,新建數據中心PUE值原則上不高于1.3。建成城市大數據平臺,形成百億公共數據儲備池。 與其他城市相比,數據中心是福州新基建的優勢之一。目前,福州正加快東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貝瑞和康基因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推動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海絲衛星數據服務中心建設,發揮“數字福建”兩朵云輻射帶動作用,推進數據中心資源規模化集聚,構建數據藍海。 關鍵詞4:城市大腦——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城市大腦,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用城市的數據資源有效調配公共資源,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到2022年,福州將實現“城市大腦”全面支撐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公共服務“一碼通行”、城市運行“一屏通覽”。 目前,福州已建設城市AI中臺、城市人臉識別、可信數字身份、電子繳費、時空信息等公共服務平臺,拓展市級電子證照庫和可信電子文件庫,全面融合軌道交通、衛生教育、市場監管、水電氣等數據資源,全力推進城市數字駕駛艙和經濟運行分析平臺等建設。 關鍵詞5:智能交通——全面實現無感刷臉通行 智慧交通是新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是提升綜合交通質量效率的重要手段。 方案提出,福州將統籌推動路側及其附屬設施智能化升級,加快停車場智能化改造升級,建設智慧停車平臺,提供停車互聯、預約泊車、無感繳費等便民服務。加快智慧安檢等智能設施建設,全面實現機場、火車、地鐵、公交等場站無感刷臉通行等服務。 目前,福州智慧停車系統已接入18000個車位,覆蓋市圖書館停車場、福州火車站北廣場停車場等人流車流密集點,已為46000人提供車場推薦、導航和支付服務,初步建立起全市統一的智慧停車系統。 關鍵詞6:智慧教育——建設30家以上智慧校園示范校 以網龍為代表,福州正在大力發展數字教育。 經過多年深耕,網龍開發了一系列教育工具和海量教學資源,其教育業務目前已覆蓋190多個國家和地區、130余萬間教室。在此次疫情期間,網龍旗下的Edmodo被埃及教育部選定為該國K12教育系統的指定遠程學習平臺。 按照方案,到2022年,福州將建設30家以上智慧校園示范校。依托網龍等數字教育龍頭企業,開展遠程教育、智慧課堂、VR沉浸式教學、AI教學管理等應用場景建設;建設面向全球的數字教育裝備展示平臺,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智慧教育建設的理論和實踐輸出地。 關鍵詞7:智慧“海絲門戶”樞紐——打造“5G+智慧港口” 福州伴海而生、向海而興、拓海而榮,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 作為深水良港的江陰港區正朝智慧港口踏步前行,并上線多個項目:福州港首個電子提貨單集裝箱成功提離港區;江陰港區成功上線福建省內首個5G“智慧港口”平臺;福州港集裝箱智能理貨系統上線…… 方案指出,聚焦江陰港、松下港等港口,要打造“5G+智慧港口”,推進港口水平運輸、垂直運輸以及船舶進出港等系統智慧化轉型升級,實現港區港機遠控、無人集卡、智能理貨、主動預警、智能安防等,躍升港口智慧化能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