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飯后都會帶孩子出來走走,散散步,看看花,再玩玩滑梯,非常愜意。”望著不遠處奔跑的孩子,家住晉安官路小區的吳女士一臉愜意地說,“一出家門就有公園,有花有草,還有游樂設施,幸福極了!” 漫步內河沿岸,有樹蔭一路遮陽擋雨。行走在人行道上,總能在轉角處邂逅街頭綠地。近年來,市園林中心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抓好綠化福州工作。先后推出“全民動員、綠化福州”“綠進萬家、綠滿榕城”及串珠公園建設等系列活動,種大樹、造綠蔭、惠百姓。極大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市民幸福感與獲得感。 為改善居民出行體驗,打造良好的出行環境,我市近年來對全市林蔭道持續進行梳理整治。推出15種城區精準補綠模式,進一步完善城市林蔭網、綠道網,提升重要景觀道,打造最美街巷。截至目前,全市已梳理林蔭道291條,完成濱河綠道119條(段),提升最美街巷170條,實施交通等候區和公交站遮蔭工程173處,全市種植喬木69萬株。 與此同時,我市也在全市范圍內著力拓展公共休閑空間。在城市廣場、歷史街區、路邊、河邊、江邊、山邊等修建小綠地,為市民增加便于休憩的生態空間。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花樣街區”6處,在路邊、河邊、江邊、山邊和居住區周邊等建設城市片林、拓展生態空間553處。 結合近年來開展的城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我市在內河沿岸建設串珠式公園綠地,以沿岸綠道為串,塊狀綠地為珠,依水網織綠網,將公園建到市民家門口。據悉,我市已建成濱河串珠公園270個、濱河綠道500.8公里,新建和提升公園綠地4000多畝。 近期,市園林中心更吸收沿河串珠公園的建設理念,以林蔭主干道路為“串”,以路旁街邊的小公園、小綠地為“珠”,建設道路串珠公園161個。同時,對小區、單位及周邊塊狀綠地、雜亂地、閑置地等公園綠地進行改造提升,共完成社區式串珠公園122個。 我市以生態、自然理念,對山體、水體、綠化進行修復整合,共建設12條“無障礙”休閑步道和15個生態公園,晉安河公園、西湖左海公園、于山風景名勝公園等一批城市公園煥發新面貌,共建設提升公園綠地8000多畝,建成金牛山森林步道、金雞山覽城棧道等752.5公里。 持續不斷的綠化建設,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也獲得了市民群眾的肯定。“從公園改造,到串珠公園,再到現在逐步火起來的內河游船,都是城市環境提升的體現。”市民林俊桐說,不斷改善的城市生態環境,既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也鼓勵市民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自己做起保護身邊的自然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