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漁市游” 打造新增長點 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描繪2020年海洋經濟發展新藍圖 高崎漁港將打造成城市形象新門戶、漁人碼頭新標桿和旅游休閑新地標。王火炎 攝 高崎漁港北堤美食匯聚,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記者 唐光峰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郭欽轉)高崎漁港“漁市游”提升,打造市民游客休閑娛樂新地標;抓好遠洋捕撈業,讓市民餐桌上能有更多高品質的海捕海鮮……昨日下午,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20年廈門市海洋發展工作要點。海洋經濟、海洋發展成為此次發布會的關鍵詞。 “逆水行舟,砥礪奮進。”發布會上,市海洋發展局以這樣的開場白展現出積極、堅決的發展態度。盡管廈門的海洋經濟受到此次疫情的影響,市海洋發展局并沒有調低2020年的發展目標,反而要按照上級指示提振精神,多措并舉積極促進復工復產,迎難而上克時艱,化危為機謀發展。 2020年,廈門市將繼續實施海洋強市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的意識,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生態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堅持以創新為驅動力,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步伐,全力推動“兩港一區”載體建設,培育海洋經濟新興產業,推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以開好“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大會”,辦好廈門國際海洋周為指揮棒,形成廈門海洋經濟相關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推動開展海洋發展立法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今年加快海洋強市建設的步伐中,廈門啟動開展了兩項有關海洋與漁業立法的工作,分別是推動《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條例》立法調研,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開展《漁港經濟發展管理條例》立法調研,促進漁港的規范化管理和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這兩項立法工作目前已被市人大定為正式的法規立法調研項目,這兩項課題的調研工作目前正在開展當中。 開展有關海洋與漁業立法的工作,體現了廈門對于發展海洋經濟更深層次的探索與思考,有利于鞏固海洋經濟發展成果,形成良好的機制體制。 近年來,廈門圍繞海洋發展下了不少功夫,已先后獲批為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試點城市、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廈門海洋生物產業———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等。 2019年12月28日,全國海洋經濟示范區現場會暨海洋經濟工作推動會在廈門召開,廈門與深圳作典型發言,受到普遍好評。 高崎漁港“漁市游”提升 發布會上,廈門提出“兩港一區”載體建設的全新概念。據介紹,這是廈門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具體是指通過高崎中心漁港、歐厝漁港建設提升和推動歐厝漁港以東形成海洋高新產業聚集園區,形成海洋經濟發展的平臺載體。 其中,高崎漁港“漁市游”提升工作備受關注。未來,這里有望成為市民游客休閑娛樂的廈門新地標。 根據介紹,高崎漁港將以打造城市形象新門戶、漁人碼頭新標桿和旅游休閑新地標為目標。在“游”的方面,高崎漁港將依托現有漁港的各類設施載體,圍繞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開發各種互動式漁事體驗活動,讓老百姓“吃得歡、玩得樂”。 目前,高崎漁港北堤已經初步形成了集觀光、餐飲于一體的新型漁市,并聚集了一定的人氣。以夏商水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的經濟圈目前已初具規模。 未來,高崎漁港的其他片區還將推動建設休閑娛樂業態,音樂噴泉、燈光秀等人文景觀;開發露天咖啡吧、休閑吧;開展游艇、OP帆船等水上項目;推動海上交通、道路交通、增設停車場等公共配套設施落地,打通旅游客運海陸接駁。 讓市民吃上更高品質海鮮 未來,市民餐桌上有望增加更高品質的海捕海鮮。抓好遠洋捕撈業將是廈門漁業生產的努力方向。廈門將進一步加大遠洋和國內高品質捕撈漁貨回運補助力度,跟蹤服務好遠洋捕撈船實施捕撈作業生產,在滿足市民消費的同時,為打造高品質水產品交易物流集散中心創造基礎條件。 此次發布會圍繞海洋產業提升,描繪了未來廈門發展現代漁業的藍圖。 除了發展遠洋捕撈業,在本地養殖方面,將大力扶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養殖模式。提升改造現有養殖企業(場)尾水處理方式、水體加溫方式,促進廈門養殖業向陸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方向發展。 此外,還將實施品牌種苗戰略,扶持“廈興龍”“新榮騰”“百利”“龍程”等現代種苗企業品牌,引導漁民個體育苗場加盟企業品牌,提高廈門蝦苗品牌占有率及經濟效益,帶動漁民轉產就業增收。 在水產品精深加工行業,廈門著力扶持培育一批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企業,鼓勵支持水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開發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及高端生物制品,支持福建安井、金達威、匯盛、海林生物等龍頭企業引領國家行業標準。 此外,廈門還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強化漁民技能培訓、轉產轉業、就業創業扶持,今年計劃開展漁民技能培訓1000人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