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縣甘棠鄉新田村,墻上繪著3D立體畫。福建日報記者陳旻 攝 甘棠鄉新田村家家戶戶曬筍干,僅去年就賣出1萬多公斤。福建日報記者陳旻 攝 墻面上畫著村里娃 美麗鄉村建設再升級 來到甘棠鄉新田村,一路都是驚喜。印象中的曲折山路已改為四車道,車輛在山嶺間行駛平穩;正在修建的高架橋,即將把新田村口和甘棠高速出口相連;沿途的精巧竹屋,原來是新建的旅游公廁。 進入新田村,發現村中道路已經“白改黑”。看不到任何電線拉成的“蜘蛛網”,所有電纜都已下地。布設竹藝裝置的休閑廣場,竹子裝飾的村居外墻,從天花板到舞臺都鋪有竹編的村民活動中心,還有竹涼亭、竹籬笆……特色竹元素隨處可見。 在村里轉街過巷,不時看到房屋外墻的3D立體墻畫——畫中的竹林、蘑菇、繡球花海、林中飛鳥,再現新田村的真實場景;采蘑菇的小姑娘、寫作業的小娃、打糍粑的大叔,都是村民本人的形象。路口新補上的墻磚繪成馬賽克版的色彩,土墻的坑洞被順勢畫成了卡通形象的眼睛……這些真實質樸又文藝浪漫的畫面,讓人不時會心一笑。這些畫面,已經在微信里傳開了,3家民宿落戶村里,新田村正在成為春日踏青、鄉村游的打卡地。 “疫情期間,我們沒有停下建設最美家園的腳步。”駐村第一書記董建武說,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村里加緊展開路中水畔、街頭巷尾的環境綜合整治,全村房屋立面改造、纜線下地、路燈安裝、路面白改黑等工程準時完工,通鄉道路二期工程已經復工,正在進行橋梁打樁及制梁等施工。春暖花開時節,一個更美的新田如期而至。 新田村毛竹資源豐富,有3000多畝毛竹林。全村共900多人,但往年此時,留在村里的不到400人。 “2017年前還是個貧困村,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董建武說,當時新田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條3.5米的山路,彎急坡陡,影響群眾出行安全,更制約竹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基礎設施、文化建設都十分薄弱。 為此,屏南縣加大了對新田村的支持力度。在“一革命四行動”等基礎打好之后,又從甘棠高速出口處新建部分道路,打通全程通鄉道路。對村內巷道進行硬化。建成村民綜合中心和生態停車場、旅游公廁等。 “去年我們重點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村屋頂平改坡、纜線下地、房屋立面改造、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都已完工。”董建武說,村里還嘗試開展智慧垃圾分類和廚余處理試點,邀請專家到村里開講座,手把手教村民。隨著基礎設施改善、景觀形象提升,新田村先后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省級特色旅游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 “比以前真是美太多了,到處都是好風景。”村民李姐在太陽下曬著筍干,她說,外來的“新村民”開起了民宿,帶來了人流,也帶來了生意。現在家家戶戶都在做筍干,僅去年就賣出1萬多公斤。 董建武說,美麗鄉村建設是扶持鄉村產業、長效脫貧的基礎,在新田,發展特色旅游業就是規劃產業之一。“我們村和江蘇洛含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福建省寧新理由管理有限公司’,一期項目主要做基礎設施、景觀建設,在此基礎上開發農產品加工銷售、特色民宿、野營基地、攝影基地等。” 記者了解到,在甘棠鄉,經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集鎮整體形象進一步提升,農村面貌脫胎換骨,煥發蓬勃生機。目前,全鄉有20多家帶民宿的村民藝術空間、15家農民畫室以及公益藝術教育中心、美術館、書畫院等,農村沉睡的特色資源被一一喚醒,美麗鄉村正在轉變成美麗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