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逢春正在向記者介紹比鄰自主研發的3D精密掃描儀。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通過3D打印技術 留住傳統文化印記 建筑、佛像、獎杯、工藝品、擺件、生活用品、玩具……在泉州市比鄰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里,擺放著多種類別的展品,這些都是光敏樹脂3D打印產品。作為從事3D打印、物聯網和文化創意等新興前沿領域的數字創意企業,比鄰約50%的客戶都為傳統工藝美術企業,涵蓋樹脂、陶瓷、石雕、木雕、鑄銅等雕塑造型相關的企業。 工人通過數控3D打印機器生產樣品。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隨著技術發展,電腦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和提升傳統手工達不到的精細度和效率。”據泉州市比鄰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逢春介紹,一些作品的細微之處需要修改時,憑人工很難做到,但電腦卻可進行十倍放大后再修改,比人工更為精細,也大大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林逢春認為,對一些想從事工藝品行業又不愿意去傳統手工作坊的年輕人而言,3D打印行業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就業選擇。 在泉州,工藝美術產業的產值達千億元以上,從業人員數十萬人,所生產的產品多為外銷。“除了大師作品,許多從業人員的優秀作品沒有留下印記很可惜,年輕一代工匠,想要創新,也缺少一個基礎?!绷址甏赫f,市場的需求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讓比鄰決定依托自主研發的3D精密掃描儀和多種電腦軟件,將采集的工藝品大數據放在云平臺上形成數據庫。年輕的從業人員可以在老一輩創作的基礎上,借助大數據和3D打印技術進一步創新。 目前,比鄰大部分做的是樣品生產,也有部分產品是批量生產,但由于3D打印產品批量生產的精細度更高,所以價格也更高,批量生產的業務占總業務的30%-40%?!?D打印如果從設計端開始著手的話,設計費占了80%,3D打印以后一定會走向批量化生產、個人消費,所以我們就要把成本降下來?!绷址甏焊嬖V記者,比鄰的數據庫已采集了4、5萬個工藝品模型的數據,客戶僅需支付模型使用費和平臺使用費,就可以在數據庫挑選模板并選擇需要打印的尺寸。 “技術創新只是一個補充,并不是取代,但對于傳統文化產業來說,是一種提升?!绷址甏号e了一個例子,2018年的金磚會議上,一位德化工藝美術大師設計的白瓷禮品手繪稿被確定為一號作品,但作品的幾何線條用手工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最后通過電腦3D建模,做出了符合要求的垂直平面。這是傳統手工藝智慧與現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