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莆田常太鎮馬院村的閩中游擊區革命紀念館。 陳盛鐘 攝 東南網12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易振環)近日,記者驅車來到莆田城廂區常太鎮馬院村。村子在大山深處,進村的通道只有一條水泥路。這里曾是中共閩中特委機關所在地,還保留著蘇維埃學校舊址、牛鼻山避難點、革命先輩邱子國故居等歷史遺跡。 馬院村背靠大山,有一條天然河谷,叫作忘憂谷,適合發展觀光休閑旅游。近年來,城廂區利用資源優勢,在馬院村建起閩中游擊區革命紀念館。紀念館占地5畝,展廳面積近500平方米,設有馬院(漈川)革命精神、實景再現、革命油畫等10個專題展室,呈現閩中人民頑強斗爭的革命歷史。 “自2018年初開館以來,游人絡繹不絕。”馬院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邱慶照年近七旬,原先在江蘇從事糕餅生意,后來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至今。 “原來都沒有村集體收入,主要靠土地復墾獲得一些資金,用于修村道、景觀棧道和索橋。”邱慶照說,發展紅色旅游后,村里通過流轉,收回集體山地、荒地和零星土地,然后統一規劃,或租出去,或自己開發旅游項目。馬院村的青壯年大都在外謀生。如今,不少年輕人看到了商機,有意回鄉創業,紛紛找村干部商談租地事宜。 目前,馬院村每年有10萬多元村集體收入。腰包鼓了,村里開始有能力為村民謀福利。原先村里沒有理發師,老人理發十分不便。為解決這個問題,邱慶照請了一位理發師,每月14日、15日到村里為老人理發,理發費用都由村里出。此外,馬院村還在村老人活動中心辦起“廉價午餐”,每頓飯給每位老人補貼8元,個人只需出2元就能吃上一頓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