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模特們在中國校園服飾國際博覽會上展示新款校服。福建日報 王毅 許曉城 攝 東南網12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何金 通訊員 許曉城) 12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學校后勤裝備管理分會、福建省教育裝備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校園服飾國際博覽會在石獅市舉行。 博覽會吸引了山西、浙江、遼寧、深圳等全國十多個省市以及我省的近300家校服及相關配套原料和輔料生產企業前來參展。值得一提的是,全國首個校園服裝專業市場同步落戶石獅輕紡城。 業界人士表示,眼下,石獅服裝業開始全面切入校服這一新領域。 童裝產業二次騰飛 進入展區,記者看到,來自全國各地和福建本土的服裝企業,紛紛亮出最新的校服產品。這些校服設計感強烈,時尚而又富有新意,與記者印象中呆板、傳統的校服大相徑庭。 眾所周知,石獅是著名的中國休閑服裝名城,長期以來,其服裝產業多以休閑服裝為主,休閑服裝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休閑童裝產業。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石獅鳳里一帶,興建起了數百家童裝企業。至上世紀90年代末,石獅的童裝產業產值一度占據全國童裝總產值的40%。進入本世紀以來,盡管在全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其產值仍接近300億元,是全國最重要的童裝生產基地之一。 童裝產業仍然興旺的石獅,緣何將發展方向投向校服產業呢? 在展區,石獅市貿促會會長邱漢清告訴記者,這幾年,國內外服裝消費都在升級,校服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國內,各類學校對校服的要求,不再滿足于過去的能穿、單一化的特征,而是在數量、款式、設計和面料等方面都有新的更高要求,這是一片發展藍海。這就給石獅的童裝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 在邱漢清看來,石獅童裝企業挖掘校服這個細分領域,優勢很明顯,因為當地童裝產業鏈十分完整,很適合進行精細化生產和設計。若此次能趁著全國首個校園服裝專業市場落戶石獅的機會,做大校服這個細分產業,對石獅整個服裝產業包括童裝產業在內,都是一次極為重要的二次騰飛。 在本土企業展區,石獅本土童裝龍頭企業之一的季季樂童裝公司帶來了全新的50多種款式校服,款式新穎而時尚。公司董事長吳清湖說,近年來人們對校服的關注,不僅僅是質量與安全,還有美觀與時尚,中國校服產業款式單一、創新能力不強等現狀正在發生變化。去年以來,季季樂公司加快市場布局,在全國50多個城市設立校服營銷機構。 面對童裝企業轉向校服業,當地政府也在發力。去年7月,石獅出臺《石獅市校服訂制生產服務企業訂制生產實施細則》,助力當地校服企業發展。今年上半年,石獅市經濟局、教育局及行業聯合會向社會公示18家進入石獅校服訂制生產服務企業備選庫的童裝企業,均是野豹、萬航、七彩云等石獅本土知名童裝品牌。 區域攜手抱團發展 本次展會上,除了石獅本土和閩派服裝企業外,有一個展區格外吸引眼球——中國織里校服聯盟。 據了解,中國織里校服聯盟來自浙江湖州,由當地38家校服生產和銷售企業組成。這次,這38家企業集體來石獅參加首屆中國校園服飾國際博覽會,并設立了專門的展區。不僅如此,這些企業還集體入駐位于石獅輕紡城的全國首個校園服裝專業市場。 據介紹,浙江湖州是長三角最大的校服生產基地。而石獅,則是閩派服裝的大本營和策源地。業界人士表示,湖州校服企業集體參展并集體入駐石獅,宣告了閩浙攜手力拓國內外校服市場。 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5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校服企業入駐石獅校園服裝專業市場。 在中國織里校服聯盟展區,浙江湖州校服協會會長李剛告訴記者,他們就是沖著石獅完備的服裝和童裝產業鏈而來。他認為,浙江的服裝企業,市場反應更加敏感,善于接單。相比之下,石獅和福建的服裝企業,成本控制能力更強。此外,石獅服裝與海外市場聯系也更加緊密。因此,在石獅這個閩派服裝的中心發展校服產業,具備十分優越的條件。 “如果能整合福建與浙江兩地的服裝產業的資源和優勢,攜手合作,一定能把整個中國校服產業做大做強。”李剛十分自信。 在面料展區,來自山東的上市公司——山東威達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上百種全新的校服面料。在展位接待區,山東威達董事長王作松正與福建本地的多位校服生產企業負責人洽談。 “此次威達來石獅參展,主要也是看中了這邊正在興起的校服產業所帶來的市場需求。”王作松告訴記者,目前,已與多家石獅本土校服生產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石獅市童裝與兒童產業聯合會監事長施榮新表示,面對校服產業興起帶來的發展機遇,各地應加強合作,整合各自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抱團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