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古田會議會址景區 馬悅 林斯乾 攝 11.3萬困難群眾基本脫貧,長汀、武平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龍巖取得脫貧攻堅戰役的決定性進展 脫貧攻堅,紅土地上譜新篇 東南網12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劉必然 通訊員 陳耿) 隆冬時節,古田會議會址景區游人如織,紅色研學游熱度不減。在古田游客中心商業街醒目位置,紅古田扶貧愛心超市人氣火爆。店內貨架前人頭攢動,紅菇、貴妃雞、烏兔等特色農產品供不應求;門口快遞收發點忙碌不停,閩西老區的特產隨物流發往全國各地。 這家愛心超市于今年5月開業迎客。作為龍巖市首家扶貧愛心超市,它融合供銷電商實體直銷和網上商城渠道,一頭連著貧困戶,一頭連著市場。 “這幾年紅色旅游方興未艾。我們借助古田會議會址區位優勢和人氣規模,為貧困戶提供集中展銷平臺。針對偏遠地區,我們還負責上門收購。”紅古田扶貧愛心超市負責人謝啟明介紹,超市已入駐展銷貧困戶及福欣牧業、川隆兔場、富康農林等經營主體扶貧農產品200多種,帶動貧困戶68戶,輻射古田鎮及周邊鄉鎮,半年內銷售額近百萬元。 貴妃雞是其主打產品之一。貴妃雞養殖也是當地重要的激勵性扶貧項目。這只“扶貧雞”,從古田鎮蘇家坡村“飛”出。 “2017年開始,我們發動村里的龍頭企業福欣牧業走出去,探索政府+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輻射周邊鄉鎮。”蘇家坡村支書雷煥龍說,養殖技術由公司派人手把手教會,養殖周期結束后,貧困戶可選擇自行銷售或由合作社統一保價收購,已有周邊7個鄉鎮共計406戶貧困戶受益。 閩西紅色資源豐富,蘇家坡人數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著眾多紅色遺址:毛澤東同志休養和讀書的圳背巖、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樹槐堂、閩粵贛三省干部訓練班舊址鴻玉堂等。 當年,紅軍還創辦了蘇家坡第一所小學——平民小學。今年102歲的老人雷耀庚是當年平民小學的學生,他見證了老區數十載的滄桑巨變。“老區面貌大變樣,但干部為群眾著想的心沒有變,所以我們都愿意跟黨走。”雷老由衷感慨。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從古田出發,傳承古田會議精神,脫貧攻堅戰役在閩西紅土地上全面打響。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的囑托在閩西老區成為現實。全市累計11.3萬困難群眾基本脫貧,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長汀、武平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脫貧奔小康不落一人一戶。上杭步云鄉深藏于梅花山南麓之中,多年前的一次中風讓馬坊村村民羅江煒落下殘疾,因病致貧。“從前出不了遠門,就摘不下窮帽。沒想到2017年有了轉機,政府鼓勵大家報名參加激勵性扶貧項目。我也借助小額信貸、技術扶持養起貴妃雞,吃上‘生態飯’。”羅江煒說,自己已掌握養殖技術和穩定的銷售渠道,現存欄貴妃雞300多只,年銷售額十多萬元。通過政府補貼,老兩口搬進了二層新居,日子紅紅火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立足閩西老區生態優勢,讓產業扶貧落地生根,真正變‘輸血’為‘造血’。”龍巖市脫貧辦常務副主任張木生說,當地在推廣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武平林改經驗的過程中,大力扶持林下種植養殖的綠色產業、閩西“八大珍八大鮮”名特優產品發展,讓貧困戶分享農業全產業鏈中的附加值,全面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實施激勵性產業扶貧項目1813個,參與貧困戶23887戶76476人。 臨近長汀火車南站、稀土工業園區的黃金地段上,坐落著全省最大的純貧困戶安置小區——南站幸福小區,集中安置貧困戶394戶1598人,主要為因病、因學、因災致貧的困難群眾。小區配套幼兒園等基礎設施,方便群眾生活。 “精準幫扶讓我們安居樂業!”南站幸福小區的住戶劉春生原本是長汀古城鎮馬頭山村人,因病致貧,日子緊巴。2016年受益于安居工程,一家老小搬進100多平方米的新房。他在老家馬頭山村里養了30多箱蜜蜂,在掛鉤幫扶干部幫扶下,一年光靠賣蜂蜜就收入2萬多元。 劉春生現在的鄰居們,更多的是經過技能培訓,進入稀土工業園區或者被安排在小區里的扶貧車間務工,每月至少可獲得2000元工資,實現穩定脫貧。 發力民生短板,實現高質量脫貧。近年來,龍巖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問題,逐戶核實,確保應搬盡搬、能改盡改,強化搬遷后的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服務,通過配好設施、搞好服務、加強培訓、促進就業、推進資產性增收等多種舉措,做到安居與樂業并重,讓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群眾住得心安,醫療保障更好。目前,龍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87.87%、患30種重特大疾病報銷比例為95.87%,全市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閩西紅土地上,一代代干群傳承紅色基因,脫貧攻堅戰正酣,甩掉窮帽奔小康。下一步,龍巖將建立起貧困識別防漏和因病返貧防范長效機制,保衛脫貧成果,當地將緊盯難中之難,緊盯脫貧質量,讓老區群眾和全省群眾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今日的老區,煥發全新活力;明天的老區,更美的生活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