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莆田獲批設立“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規劃打造一心、兩島、三組團,是全國首個生技和醫療健康類對臺經貿合作載體平臺 從一座城到一個合作區 東南網12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榮富 林劍波 謝艷荔) 日前,國臺辦批復同意在莆田市設立“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這是全國首個生技和醫療健康類對臺經貿合作載體平臺,總規劃面積約168平方公里,核心區13平方公里,包括一心(媽祖健康城)、兩島(忠門半島、湄洲島)、三組團(高端醫療組團、現代康養醫旅組團、生物制藥與智能醫械制造組團)。 目前,位于莆田北岸開發區的媽祖健康城已拉開框架,基礎配套設施日益完善,眾多海內外醫療機構、技術團隊和藥械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專科醫院集群和醫技共享中心正進行建筑封頂施工和裝飾裝修;醫生集團總部20棟專家樓已進入裝修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掃尾階段;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一期3棟標準化廠房年內將完成主體建設…… 先手:搶抓機遇,打造平臺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健康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愈加突出,而大陸高端醫療與康復等健康產業相對薄弱,難以滿足人們對醫療產品和服務的更高需求。 “總體來看,臺灣的醫療水平確實比較高,但因市場容量有限,有大量的醫生在外行醫,其醫療健康產業也在向外轉移。”莆田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啟林說。 為了承接臺灣醫療健康產業轉移,莆田在2017年就開始策劃打造一個醫療健康產業平臺。 媽祖健康城為什么選在湄洲灣北岸?莆田北岸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林修嵐介紹,這里距離臺灣本島僅72海里,自古就是閩臺兩岸海上貿易的重要通道,產業合作源遠流長。 “國內類似健康城規劃眾多,競爭激烈,但我看好莆田。”福建國藥資本醫療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俊峰告訴記者,“本來瑞士國際醫療中心希望投資在上海浦東,最終卻選擇了莆田。除了當地領導的遠見和決心之外,最打動人的還是定位、規劃和路徑。” 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表示,要高起點謀劃、高水平建設媽祖健康城,引進和吸收高端醫療資源和管理理念,打造醫療健康行業標桿,打響醫療健康國際品牌。 定位:全產業鏈發展 從一開始,莆田就邀請業內知名的團隊和專家為健康城做規劃,創新機制,組建了管委會和產業投資公司。和國內其他健康城定位不同,媽祖健康城集研發、生產、醫療、商貿、教育、康養等于一體,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圈。 為了構建醫學工程產業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福建)中心已于2018年8月正式運營,目前已入駐29家醫療健康企業和機構。該中心主任鄭秀介紹,中心整合政府、科研臨床、檢驗、檢測認證、投資市場等各種資源,把人才、裝備、市場、政策、資金平臺、科研成果等各類要素連接起來,提高醫藥創新成果轉化率。 在莆田聯發電商城,來自瑞士國際醫療中心的部分專家和團隊,先行成立瑞斯康復醫院、瑞仕國際潛力少年綜合中心。瑞斯康復醫院引進瑞士、加拿大等國家和臺灣、香港等地區的醫療團隊,已經開始試營業。 瑞仕國際潛力少年綜合中心還在媽祖健康城投資,計劃打造我國最大的自閉癥治療康復中心。目前,該項目多層建筑主體結構已封頂。 未來,媽祖健康城啟動區將有6家高端專科醫院和1家醫技共享中心。其中包括引進愛丁堡大學全球最先進Ⅰ型糖尿病胰島素移植治療技術的愛丁堡友好醫院、引進倫琴集團建立醫學影像中心、二甲腫瘤治療醫院和模塊化醫院等。 兩岸生技產業園已簽約入駐14家企業,打造生物技術研發、高端醫械設備生產、制藥裝備生產等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 國藥集團與健康總會聯合搭建的藥械網平臺,已入駐采購商5055家、供應商3657家,上架商品24.5萬款,2019年交易80億元,累計交易超過170億元。 特色:對臺合作,先行先試 在承接臺灣產業轉移,探索兩岸醫療健康交流合作方面,莆田市積累了一定經驗。 臺灣海峽醫事交流協會是臺灣醫養健康界規格最高、活動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養專職聯盟。協會創會理事長黃松雄曾攜團隊15次來莆會商項目。 5月10日,醫事交流協會旗下的臺灣福德集團出資70%、莆田市醫療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30%,共同在大陸注冊福德旺(福建)醫療管理有限公司,率先在莆田展開口腔醫療業務合作。 5月19日,臺灣福德集團就派了旗下醫師柯鴻德來到莆田市口腔醫院,擔任副院長,協助管理并坐診。他從1998年就開始在臺灣行醫,掌握亞洲一流的口腔醫療經驗。目前,已有2位臺籍管理人員常駐,完成3名臺籍醫生注冊。 “臺灣牙周病預防概念,還有人性化、精細化的醫院管理理念,都值得我們學習。”莆田市口腔醫院院長郭平山說。 福德旺(福建)醫療管理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崎君表示,下一步,將在媽祖健康城設立臺灣特色專科醫院。 7月,福德旺(福建)醫療管理有限公司與方勝磐石保險經紀公司聯合在莆田涵江醫院試點,設立大陸首個“臺胞醫保服務中心”,臺胞就醫后可通過該中心實現“一站式”的醫保報銷。 瑞斯康復醫院康復治療技術總監黃俊民也是來自臺灣的高級康復治療師。他說:“大陸的全科型康復治療人才較多,但是專科型的偏少,而臺灣恰恰相反,可以取長補短。明年,一些骨干人員會相繼過來,組成臺灣康復治療專家團隊。” 從選址到征地,從招商到建設,穩扎穩打,初顯成效。目前,莆田市已與臺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福德集團)、臺灣霖揚生技等13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與臺灣巨力旺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健康產業協會等19家單位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記者點評>>> 可以說,拿到“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這塊牌子,是對莆田市前期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但由于是全國首個此類平臺,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挑戰主要來自市場、資源和人才三個方面。莆田地處東南一隅,聚合力和輻射力都有限,這就需要深化改革,創新機制,一方面運用市場的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培育新型市場主體;一方面用足現有的對臺企臺胞的各項優惠政策,在市場準入、技術成果轉換、執業資格、生活便利等方面營造更好的創業環境。 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也在新技術、新器械、新藥品的引進、審批,醫療機構的設置,境外醫療人才的執業等方面提出更進一步的改革建議,希望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也能成為推動醫療健康產業改革的試驗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