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1月22日電 據《非洲華僑周報》微信公眾號報道,近日,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柏樹平與萊斯特社區區長撒加利亞帶領孔院教師、20余名當地裁縫前往中國縫紉與刺繡技術海外培訓班(下文簡稱“培訓班”)觀摩、體驗中國縫紉和刺繡技術。 從11月2日開始,柏院長與多位教師便先后考察了兩個社區的學校、社區辦公場所、文化中心、衛生服務站、集貿市場、和村莊等地。考察結果不容樂觀,社區人口數量龐大,經濟落后單一,水電、醫療、衛生、教育等資源緊缺,人民生活極端貧困。 根據社區的現實條件和實際需要,塞大孔院多次與培訓班和社區區長溝通聯絡,積極充當中塞友好交流的橋梁,極力促成雙方的互動往來。經過數次商議和協調,塞大孔院先組織社區裁縫到培訓班觀摩和體驗,然后引領培訓班中國教師參觀當地社區裁縫的技術水平和生存狀態,中國的縫紉與刺繡技術在弗里敦社區悄然綻放。 近日,塞拉利昂勞工部專員喬治到培訓班慰問教師和學員,與柏樹平院長和撒加利亞區長進行了友好交流。喬治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予塞拉利昂的幫助與支持表示感謝,勉勵學員努力學習漢語和縫紉、刺繡技術,他認為這不僅對學員自身及其家庭有極大幫助,而且能進一步解決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促進塞拉利昂經濟社會發展。 當地裁縫觀摩、體驗中國縫紉和刺繡技術 當地裁縫觀摩培訓班學員熟練運用縫紉機制作漂亮的小裙子,繡出精美的花草圖案,隨后在培訓教師和學員的指導下,他們熱火朝天地開始體驗中國刺繡技術,爭相與培訓教師交流技術問題。短短的體驗活動結束后,當地裁縫紛紛表示對學習中國縫紉和刺繡技術的興趣。 撒加利亞區長感謝塞大孔院和培訓班提供如此寶貴的參觀和體驗機會,隨后他邀請培訓班教師參觀當地社區,并希望未來培訓班可以在萊斯特開班授課,滿足當地民眾和裁縫對學習、掌握中國縫紉和刺繡技術的渴望。 第二日,塞拉利昂大學孔院教師和培訓班教師應邀前往兩大社區參觀,從馬拉納薩職業培訓學校和裁縫鋪我們了解到,社區的縫紉設備短缺、師資薄弱、學習和就業環境惡劣。參觀過程中,結合上次社區考察結果和自身學習、交流所得,柏院長與孔院教師為培訓班教師解釋和補充當地社區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背景,幫助培訓教師與民眾展開親切的交流,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塞拉利昂的現狀。 塞大孔院一直以來“不忘初心使命”,此次助力推動培訓班與當地社區的友好往來互動,意在助力推進中塞兩國“相知相交,民心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