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記者 冉文娟)“參加‘尋根之旅’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希望體驗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高鐵等中國‘發(fā)明’和技術(shù)的便利,結(jié)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澳大利亞的華裔青年馬冀飛對來華之旅充滿期待。 中國“尋根之旅”系列活動是華文教育工作的品牌活動,旨在鼓勵世界各地的華裔青少年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迄今已舉辦20年,共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多萬華裔青少年參加了活動。對他們來說,“尋根之旅”既是學習之旅、文化之旅,也是血脈之旅。 20年間,“尋根之旅”系列活動根據(jù)各地優(yōu)勢以及海外華裔青少年特點,打造出獨特的尋根文化品牌,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了華裔青少年學習漢語和了解中華文化的熱情。 正在上海參加2019“尋根之旅”夏令營上海徐匯營活動的華裔青少年李英龍這些天收獲不少。短短10天行程,李英龍體驗了19場教學活動。學包餃子,吹嗩吶,體驗古法造紙、活字印刷等,都讓他覺得新鮮有趣。“能與有相似經(jīng)歷的小伙伴在一起相互交流、結(jié)交新朋友,共同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很有意義。”他說。 美國華裔少年辜宇軒則在甘肅度過了一段“很酷”的旅行。他與30多位年齡相仿的伙伴們從蘭州出發(fā),前往張掖、嘉峪關(guān)、敦煌等地,重走千年絲路,實地感受獨特的風土人情,欣賞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shù)。 增強華裔青少年的身份認同是“尋根之旅”的另一重意義。長期的海外生活讓不少華裔新生代缺乏對中國、中華文化的親身感受和體驗,他們往往對祖籍國感情疏遠,也面臨著“身份認同”的困惑。 “學校里,同學和老師說我是烏拉圭人,在家里,媽媽說我是中國人”,曾參加過“尋根之旅”夏令營的華裔學生馬天駒就表示,自己多年來一直為“我究竟是誰”而迷惘。 “尋根之旅”無疑是一趟解惑之旅。華裔青少年在追尋祖輩、父輩成長印記的過程中,融入中華文化、培養(yǎng)對中華文化濃重的代入感,這有助于他們自我定位,從而增強在社會交往中的自信。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平時說著英語、法語、德語等不同語言,但不管身處何地,我們都流著相同的血液。中國是我們共同的根。”伴隨著“尋根之旅”,加拿大的華裔青少年張?zhí)眍U對自己的華裔身份更添一份自豪。 另一方面,“尋根之旅”既增強了華裔青少年作為中華民族子孫的驕傲,也讓他們成長為溝通中外的使者。 “我現(xiàn)在就讀于菲律賓的雅典耀大學,學校有濃厚的中國文化學習氛圍,同學們也經(jīng)常熱烈地討論中國文化,在‘尋根之旅’夏令營的體驗,讓我親身感受到了中華文明和中國發(fā)展。回到菲律賓后,我會更好地向同學們講述中國故事。”談及參加夏令營的收獲,華裔青少年李嘉婷這樣說。 華裔青少年既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也是傳播者。和李嘉婷一樣,許多參加過“尋根之旅”的華裔青少年都成為了講述中國故事、促進中外友好的使者。有了他們的加入,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將更加多姿多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