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湛江7月4日電 題:走出國門傳播漢語的“姐妹花”志愿者 作者 梁盛 廖雨菊 在廣東嶺南師范學院近日舉行的表彰會上,馬冰、黃丹丹被授予“漢語國際教育姐妹花”特別獎。4日,記者通過網絡采訪遠在泰國做國際漢語教師的志愿者馬冰和黃丹丹,她們正好在觀看母校師友發給她們的表彰會視頻。 今年6月初,嶺南師范學院國際漢語專業的馬冰、黃丹丹、伍惠琳、梁穎琪四位同學參加了中國國家漢語辦公室漢語教師志愿者的選拔并被錄取。馬冰、黃丹丹、伍惠琳被委派到泰國從事一年的漢語教學,而梁穎琪則被委派到尼泊爾。 “泰國學生很喜歡上臺寫字,上課時,我會先播放漢語拼音歌引起他們的興趣,再示范怎么讀,慢慢糾正讀音,然后做游戲,贏了就可以上臺寫拼音,最后就是播放漢語兒歌視頻,讓學生唱唱跳跳學中文。”馬冰說起自己在泰國的漢語教學,頗有心得。 “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我就希望能成為漢語教師志愿者,走出國門傳播漢語。”伍惠琳告訴記者。 嶺南師范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負責人介紹,馬冰、伍惠琳、梁穎琪之前都參加過該校的赴泰實習項目,有過在國外傳播漢語的經歷,加上黃丹丹,這四位同學都是該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優秀代表,基礎知識扎實,教學技能優異,掌握了多種中華才藝,具有良好的國際漢語教師品行。 梁穎琪對記者說,在尼泊爾的漢語教學工作雖然條件艱苦,但很有趣。漢語“哥哥”的發音,當地學生們很難發出“e”音,她會教他們先微笑起來,然后再發音。巧妙的課堂小動作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 在泰國宋卡任教的黃丹丹說,泰國學生活潑大膽,只要是他們會的,一定會搶著回答。下課后,很多學生會跟著她回辦公室,一個個圍著問:“這個用漢語怎么說?那個用漢語怎么讀?”這讓她覺得特別欣慰,同時也感到傳播中華文化任重道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