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到我市開展革命老區蘇區脫貧攻堅專題調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杜德印,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張沁榮,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黃琪玉,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農村工委主任陳則生,市領導林興祿、詹積富參加調研。 四月的三明,群山吐翠,草木蔥蘢,紅土地上處處流淌著春天的詩情畫意。吉炳軒深入明溪、寧化、清流等地,走鄉村、進企業、訪農戶,實地察看三明經濟社會發展和老區蘇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對我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明溪縣天龍茶葉有限公司承擔縣級扶貧資金折股量化試點工作,實現了村財和貧困戶雙增收。吉炳軒詳細了解土地流轉、茶園管理、貧困戶收入等情況,鼓勵企業走小而尖發展路子,通過農業休閑觀光游等產業做足茶文章,打造特色品牌,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共同致富。寧化縣河龍貢米加工區項目發揮“一企幫百村”作用,擴大了河龍貢米種植面積,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吉炳軒深入倉庫、生產車間等察看,仔細詢問公司給予貧困戶的優惠舉措,希望公司不斷提升河龍貢米附加值,增加貧困戶種糧收入。寧化客家小吃培訓中心為貧困群眾提供免費培訓、免費吃住、免費推薦就業等優惠政策,為精準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吉炳軒與現場培訓學員交流,詳細了解培訓時間、學員就業等情況,希望中心能大膽實踐,推出更多特色美食,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清流縣嵩溪鎮元山村依托花卉產業,扎實推進整村扶貧。吉炳軒走進田間地頭,察看花卉長勢,詢問市場銷售、貧困戶收入等情況,希望不斷拓展市場,努力實現整村推進扶貧目標。集美(清流)共建產業園項目搭建山海協作平臺,助推精準扶貧。吉炳軒詳細了解產業園項目入駐、貧困戶用工等情況,希望引進更多入園企業,幫助更多貧困群眾解決就業問題。 家門口就業讓貧困群眾足不出戶圓了增收夢。寧化縣淮土鎮團結村引進臺灣小黃瓜和白蓮種植加工項目,帶動了周邊群眾和貧困戶參與種植,貧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清流縣嵩溪鎮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優勢,以豆腐皮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吉炳軒深入團結村家家果蔬有限公司、元山村貧困戶豆腐皮制作點等察看。他指出,企業能生存就能保住一方貧困群眾,要積極借鑒外地經驗,拓寬發展視野,不斷提升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確保產品質量,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讓更多貧困群眾在家門口也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教育扶貧可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寧化縣創新“三全三扶一檔”教育精準扶貧,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全覆蓋,不讓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孩子因貧輟學、因貧失學。在寧化客家學校,吉炳軒認真聽取寧化縣教育精準扶貧情況介紹,對當地教育扶貧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要求在做好各個教育階段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人才。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調研期間,吉炳軒還走訪慰問了貧困戶張根祝、徐尾秀,與她們促膝交談,詳細了解住房、就業、家庭收入、孩子就學等情況,鼓勵她們堅定信心,相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一定能過上踏踏實實的好日子。(記者 羅鳴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