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張文奎 卓高飛)近日凌晨,一艘載著不銹鋼原材料的馬紹爾群島籍“新印NEW DECENT”輪安全駛入寧德賽江港區,準備停靠福安灣塢青拓集團物流碼頭卸載貨物。寧德邊檢站大唐執勤點民警已提前做好船舶預檢,并前往口岸碼頭岸邊候船,以確保能夠第一時間登輪檢查、辦理手續,使船舶卸載原材料快速進入生產車間,為企業節約時間成本。 受到寧德海域的潮汐影響,每個月像這樣的凌晨勤務都有好幾趟,對于警力不足且需擔負寧德口岸60%業務量的大唐執勤點來說實屬不易。但是,在這個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和深加工基地,要跟上爭分奪秒的發展速度,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時間成本,必須從機制創新和科技升級方面提高效率。 寧德邊檢站根據寧德口岸的特點和企業現實需求,前移警力、靠前服務,在企業較為集中的港區建立執勤點,并在5家臨港企業建立警企聯動辦公室,推行分區域警長責任機制,設立邊檢服務聯絡專員。 “我們由責任民警全面對接企業碼頭調度管理人員,實時掌握船舶進出港以及現場作業情況,從而推行預約辦理、現場辦公等服務,精準保障臨港重點企業船舶快進快出。”寧德邊檢站大唐執勤點負責人陳長岳介紹。 2018年,青拓集團產值達1008億元。寧德邊檢緊貼省、市發展戰略,在移民管理工作的最末端、最前沿,持續落實“放管服”改革,努力營造良好通關環境,全年在青拓物流碼頭辦理出入境船舶345艘次,進出口貨物750萬噸,全部做到“零等待”“零滯港”,有效節約企業生產成本500余萬元,有力助推口岸經濟蓬勃發展。 “有了邊檢民警的幫忙和指導,我們碼頭作業秩序井然,裝卸貨更安全、更高效,企業也能集中精力安心抓生產,這對我們提高效益幫助很大。”青拓集團物流公司董事長章東龍感慨地說。 由于寧德口岸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晚,同時還受點多線長面廣等因素制約,口岸建設和安全管控遇到的難題多,需要投入的力量大。為此,該站積極協調當地黨委政府,在青拓集團率先成立15人協管員隊伍,建立民警和協管員配合巡查的機制。 同時,寧德邊檢還積極向科技要警力,通過研發口岸誠信管理和年審備案系統,分步建設“人臉識別、快速驗證”智能防控平臺,以青拓集團物流碼頭建設為樣本,全面規范口岸限定區域管理,建立起寧德口岸立體化和數字化的警企管防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