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是當前鄉村振興的“短板”,盤活集體資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成為了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光澤縣盤活土地資源,跳出“村本級”固有思維,以“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鄉村經濟,同時,通過重塑鄉村面貌,推動實現旅游富村,帶動村民增收、鄉村富裕。 盤活集體資產 壯大鄉村經濟 2017年,光澤縣華橋鄉吳屯村以村集體的名義成立了光澤縣光華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每畝300至900元的價格向村民流轉了500畝荒田,并將荒地變成了蝦池。無論是流轉土地,還是日后的鮮蝦養殖,合作社的發展都需要資金支持,錢從哪兒來?吳屯村想到了吸收周圍的幾個貧困村以扶貧貸款入股。 古林村是華橋鄉一個地處偏遠的貧困村,村集體增收無門。自2017年起,古林村成立了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對接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吸收了5戶貧困戶的扶貧貸款,再加上村舊宅基地墾復的部分資金,入股吳屯村的光華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盤活了村子里的荒田,貧困戶每年有固定的分紅和二次分利,各個村集體按股金分紅,既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也實現了各村的村財增收?!眳峭痛妩h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嚴富春說。 村里的人少了,村子空了,土地變荒地,盤活了荒地就相當于有了財源。近幾年,華橋鄉因宅基地復墾,每個村子都獲得了幾十到幾百萬的補償金,華橋鄉以投資思維“攪動”資金池,用活了這筆錢。 華橋鄉將各村宅基地復墾賠償金的部分資金均額投資,加上鄉里配套的部分資金,聯合華橋鄉建華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了鑫橋木業全部股權,并利用鑫橋木業的廠房、地塊建立鄉級招商引資平臺,通過該平臺帶動村財增收和村民就業。 “目前這一平臺僅部分廠房出租,全鄉12個村就可以從中分到3萬元的村財收入?!比A橋鄉建華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澤毛說,經過對周圍閑置的140畝地塊的整理,目前已有1家公司簽約入駐。 挖掘鄉村資源 實現“旅游富村” 一年前,驅車穿過光澤縣寨里鎮桃林村,目之所及的是公路兩側破舊的村部、褪色的糧庫和清一色破敗的民房,彼時的桃林村,仿佛還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 一年間,在光澤縣“一村一特色”的規劃下,桃林村“變了樣”:沙土公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路兩旁被太陽能路燈、古樸候車亭和行道樹、綠化帶裝點;村左側上世紀“7·4”洪災后重建的新街和光澤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被裝扮得面目一新;村右側凌亂的民房、菜地和村尾小山上的紅軍瞭望哨、戰壕等,被蜿蜒千米古城垛纏繞連接成線。漫步其間,既能喚起遠去的紅色記憶又能感受鄉村的舊日時光。 如今,桃林村通過盤活村里的古民居、舊街道,將村民眼里的“老古董”變成了旅游資源,一步步朝著旅游富村的目標邁進。 寨里鎮共有16個建制村,各村的“樣貌”和特色各不相同,桃林村的紅色記憶、漿源村的畬鄉風情、大青村的萬畝林海……從2017年起,寨里鎮按照“N村一品牌”的規劃思路,連點成線,跳出小村圈子,打造寨里村特色旅游線路。 光澤縣寨里鎮原副鎮長徐華富說,如今寨里鎮堅持整體規劃,按照“一村一特色、N村一品牌”的思路,把美麗鄉村建設做成培育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