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在改造升級龍須菜養殖設施。 寧德網消息(閩東日報記者 王志凌 文/圖) 1月17日,農歷臘月十二,再過兩周多便是春節。但穿行在福安下白石鎮沿海鄉村,記者看到養殖戶們不忙過年忙升級,在海上改造升級養殖設施,干勁十足。 “最好的年貨都在這海上!”在藟尾村,養殖戶黃成玉打趣地說。 在這片海域,黃成玉養殖龍須菜已有20多年,面積達50畝。一個多月來,他已改造了8畝——將傳統養殖龍須菜所用的飲料瓶改為塑膠浮球。 “美觀,環保,耐用!”黃成玉如數家珍向記者盤點著新設施的諸多好處。讓他最為滿意的是,塑膠浮球浮力好,吊養的龍須菜不易下沉,生長過程中光照充足,光合利用率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他估摸著產量會比以往的傳統養殖方式增加20%。 藟尾村村委會主任姚起長告訴記者,該村靠海吃海念“海經”,全村230多戶人家有200戶從事海上養殖。通過廣泛宣傳發動、政策支持,養殖戶們對市委、市政府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表示支持、積極響應,連片改造、逐步推進,年前有望完成2000畝龍須菜改造升級,傳統漁排改造也已登記200多口,將陸續下水。 乘船出海,在藟尾村海域,記者看到,龍須菜養殖區,昔日養殖所用的白色泡沫浮球和花花綠綠的飲料瓶,正被一個個藍色的塑膠浮球所取代,遠遠望去宛若一條條藍色絲帶,頗為美觀; 在寧海、北斗都等村海域,一排排新型塑膠養殖網箱則鋪展海上,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 據了解,去年以來,下白石鎮堅持堵疏結合,在加強廢舊漁排清理和禁養區退養的同時,采取獎補、聯系金融對接信貸等方式,引導當地養殖戶對限養區內養殖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打造規范有序的網箱養殖示范區。截至17日,下白石鎮已累計簽訂漁排升級改造協議11326口(含抗風浪網箱86口)、藻類升級改造協議10500畝,漁排升級改造下水3894口(含深水網箱4口)、藻類升級改造下水1630畝。 “現在養殖戶們改造的積極性很高,邊生產邊改造,家家戶戶都在忙。”下白石鎮黨委副書記陳興說。 數據顯示,包括下白石鎮在內,截至17日,福安全市已累計簽訂漁排升級改造協議16101口(含抗風浪網箱86口)、藻類升級改造協議16450畝,累計下水漁排6270口(含深水網箱4口)、藻類下水2830畝。其中,僅17日當天,該市就下水漁排250口、下水藻類320畝。新設施引領新發展,不忙過年忙升級,正在福安沿海鄉村蔚然成風。 福安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劉智勇表示,2019年將繼續堅決貫徹寧德、福安兩級市委、市政府推進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的工作部署,加大新型養殖設施改造升級力度,進一步推動海上養殖從無序到有序轉型,讓水更清、海更藍、發展更旺,助力三都澳保護開發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