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榕城,依然綠意盎然、生機勃發。西子湖畔,福建會堂五層會議廳內暖意融融、熱力十足。 1月15日下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于偉國來到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漳州代表團,與大家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共商新福建建設的思路舉措。 代表們對于書記暢所欲言,于書記與代表們深入交流,對漳州“當好新福建建設先鋒”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漳州今后的發展寄予厚望。 “漳州確實很‘熱’!” 漳州地處福建東南部,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相對北方的寒冬,漳州溫暖清新。于偉國也感受了漳州的“熱”。 “漳州確實很‘熱’,不僅因為地處閩南、天氣比較熱,而且會場氛圍也很‘熱’,漳州的干部群眾、代表委員的心也很‘熱’,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爭當先鋒、真抓實干的氛圍更‘熱’。”于偉國如是說。 “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形容,那就是‘熱’字!”于書記幽默地說道,全場響起會心的笑聲。 一年前,在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漳州代表團審議時,于偉國對漳州提出了“當好新福建建設先鋒”的明確要求。一年過后,漳州發展得怎么樣、爭當“先鋒”成效如何,他十分關心。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漳州市委書記檀云坤在發言中,提交“成績單”:2018年,漳州預計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941億元,增長8.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52.07億元,增長8.1%;規模工業增加值1530億元,增長9.3%;2146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和17個貧困村脫貧摘帽……一組組扎實的數據、一個個閃光的亮點,展示著漳州在過去一年發生的喜人變化。 “一年過后回頭看,我看漳州這個先鋒是真先鋒,去年是期望你們成為先鋒,今年漳州真是成為了新福建建設的先鋒。”對于漳州所取得的成績,于偉國很是欣喜。 于書記為漳州旅游“支招” 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揮清新福建和快速鐵路環線等優勢,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在發言中,李篤妙代表對此十分關注。1988年曾到南太平洋國家薩摩亞工作的他,目睹這個不到20萬人口的國家每年到此旅游人數卻超過30萬人。 為此,他在發言中建議,要把漳州土樓等旅游資源策劃包裝好,向世界展示推介福建旅游。 “你講得很有道理。”聽到這,于偉國直接說,并為漳州旅游推廣“支招”——要拍好漳州自然風光“大片”,把特色土樓群、紅樹林、“五湖四海”等本色、本土、本真的“寶貝”全景式地亮出來,做好面向國外的旅游宣傳,逐步推動旅游產業向縱深和廣度拓展,真正把“生態+”加好,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在漳州,田園與城市渾然天成、融為一體” 民營企業家薛從福四年前到漳州創業,他感受頗深:“我是福州福清人,來漳州看中的是‘中國食品名城’的優勢,還有這里的良好生態環境。” “福州人來漳州創業習慣嗎?和漳州這邊融合得好嗎?”于偉國關切詢問。 “融合得非常好,我一家都在漳州生活,兩個小孩都在漳州讀書,這里的環境太好了。”薛從福笑著答道。 接過話來,于偉國結合自身生活經歷說:“越發展、越開放,融合越不是問題。改革開放40年來,漳州進步很大。如今在漳州,通過‘五湖四海’等建設,田園與城市渾然天成、融為一體,田園城市的初步形態、基本形態出來了。”于偉國點贊道:“城市這么發展、城鄉這么融合,越往后看,這樣的路子越有意義。” “書記,確實如此,向您報告,剛剛創業的時候我在碧湖買了一套房子,這幾年市里建‘五湖四海’,我又買了一套。”薛從福口中的“碧湖”,是漳州“五湖四海”生態項目建設中的一湖。 “以后可能還會再買一套的。”于偉國接過話茬,會場不時響起掌聲和笑聲,氣氛熱烈。 于偉國在講話中,對漳州的發展再寄予厚望,希望漳州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繼續當好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先鋒,推動各項工作繼續走前頭。⊙人民網記者詹托榮 本報記者蘇雄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