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市各級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全面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較好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2018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抓重點、出實招, 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 金融風險加快化解。政司銀企聯動協作持續深化,處置不良貸款67.9億元,不良貸款率降至1.68%,降幅居全省首位,創2013年以來最低。精準脫貧成效顯著。現行國定標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省定標準貧困人口減少到19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萬分之一以下。霞浦率先實現脫貧“摘帽”。完成造福工程搬遷5849人。新增健康扶貧補充保險,扶貧救助保險實現全覆蓋。扶貧開發“寧德模式”進一步豐富拓展。污染防治強力推進。14項中央環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務順利完成。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全面展開,累計清退漁排12.2萬口、藻類2.4萬畝,升級改造漁排7.5萬口、藻類1.8萬畝。縣級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河湖長制實現全覆蓋。植樹造林11.62萬畝,實現省級森林城市全覆蓋。 抓龍頭、建集群, 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工業主導地位凸顯。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工業用電量增長1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研發投入增長22%。全市產值超百億元企業達7家,青拓集團成為全省首家年產值超千億民營企業。“寧德制造”快速崛起,鋰電新能源、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三大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22%,對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105%。寧德時代獲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和第三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牽頭組建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導制定電動汽車安全全球技術法規,成為國內第三家、省內首家在A股上市的“獨角獸”企業。現代服務業加速培育。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65億元、增長8.5%。全域旅游加快發展,旅游總收入343億元、增長35%。港口物流初具規模,吞吐量突破3000萬噸、增長15.5%,其中集裝箱吞吐量9.6萬標箱、增長12%,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位。特色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5億元、增長4%。八大特色農業產業加快轉型發展。福鼎白茶產區和寧德大黃魚產區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食用菌工廠化、標準化栽培加快推廣應用。 抓招商、擴投資,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超額完成千億招商任務,簽約合同項目349項、總投資1234.5億元,落地率73.3%、開工率58.2%。新增“五個一批”項目1456個。16個省趕超發展在建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3.2%。300個市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40億元,開工120個、竣工70個。上汽寧德基地項目8個月完成投資126億元、占總投資的63%,主機廠完成主體框架建設,再次刷新了項目建設“寧德速度”。衢寧鐵路寧德段進入全線鋪軌階段。沈海復線福鼎管陽至柘榮段、福安至蕉城漳灣段和屏古聯絡線等3條(段)高速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117公里。 抓基礎、強功能, 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中心城區功能不斷優化。三都澳新區核心區完成控規及啟動區城市設計,寧德一中新校區開工建設。寧德火車站綜合客運樞紐站一期建成投用。城區內外連接通道不斷完善,天山東路延伸至沈海復線寧德東互通口,富春東路建成通車。重點區域完成夜景亮化工程。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創建工作全面啟動,全市總動員、全民齊參與氛圍不斷濃厚。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7個省級特色小鎮實施創建項目62個、完成投資53億元。鋰電新能源小鎮被推薦為全國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56.8%。鄉村人居環境大幅提升。鐵路沿線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啟動實施,完成行政村改廁765個,路長制和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全面落實,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改造405公里。 抓改革、促開放, 發展活力有效增強 出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85條措施。機構改革平穩有序,新組建、新調整機構全面完成掛牌。“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市級“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項占比從80%提高至93.9%,不動產登記和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5天。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基本理順。市級一般公共預算資金績效管理基本實現全覆蓋。市屬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啟動醫療集團醫保總額打包付費改革。出臺促進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和企業家健康成長等一系列措施。5家企業通過境外投資備案,完成對外總投資3.03億美元。寧德時代在美國、日本成立子公司,在德國建設首個海外工廠。 抓短板、強弱項, 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 社會保障力度加大。全市民生支出235.2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8.4%。3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基本醫保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穩步提高。全面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喪葬補助金制度。推行住房公積金按月沖還貸業務。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配租配售3.1萬套,3.7萬戶城市居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實現應保盡保。公共服務供給加強。實施民生社會事業領域補短板項目472個、完成投資40.3億元。新增學位2.74萬個、醫療床位410張、養老床位1000張。鄉鎮敬老院全面達標,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33.9個百分點。文體事業繁榮發展。第十六屆省運會、第十屆老健會成功舉辦,獲得省運會賽時金牌80枚、居全省第四位,老健會金獎13項、居全省第二位,實現辦會參賽“雙豐收”。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啟動新一輪“平安寧德”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群眾安全感率達98.5%、居全省前列。 抓作風、嚴紀律, 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開展,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355件。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辦理市政協提案409件。 核心提示: ●總體工作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全面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落實趕超任務、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主要預期目標 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進出口總值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完成年度各項節能減排任務。 扎實做好2019年工作 增強灣區經濟驅動力。主動融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配套、高效率推進三都澳、福寧灣、沙埕灣三個灣區發展。啟動灣區經濟發展規劃編制,明確總體目標和功能定位。立足做大做強三都澳灣區,重點推動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深入實施鋰電新能源小鎮、不銹鋼新材料小鎮規劃,推動東僑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支持賽甘下塢組團“騰籠換鳥”、綜合開發,推進溪南半島工業區啟動區開發建設。加快建設福寧灣產業發展平臺,開工建設時代一汽、羅蘭蒂項目,加快彌合閩東沿海工業斷裂帶。推動沙埕灣開放開發,加快建設鼎盛精品鋼項目,建成投產國泰電解液項目。 增強中心城區承載力。堅持以城促產、產城融合,以一流城市環境承載一流產業發展。推動溫福鐵路以東區域連片開發,加快塔南片區“退二進三”。動工建設連城路,打通南北向產城新主軸。加快推進104國道寧古路口至蕉城漳灣疏港公路段拓寬工程,建成天德路、金灣路、東井路等交通干道。推動三嶼園區納入市區公交體系。實施提升城市供水水質行動。 增強縣域發展競爭力。推動沿海縣發揮港口優勢,引進產業龍頭項目,強化產業延鏈補鏈,打造具有支撐引領作用的大產業、大集群。大力發展“飛地”經濟,促進上下游配套項目向山區縣延伸布局,推動沿海與山區共建產業園區、共享發展效益。實施省級特色小鎮創建項目50個、計劃投資40億元以上。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城鎮落戶,實現城鎮化率58%以上。 堅持鑄鏈育群, 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做強主導產業。加快補齊產業鏈條,加快建設時代新能源三期、新能源科技三期,推進鋰電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建設,加快上汽寧德基地主機廠和30家配套供應商建設,延伸布局二三級配套供應商,確保6月第一臺汽車下線、10月前正式投產,力爭全年生產整車4.7萬輛。推動中鋁40萬噸銅冶煉項目達產,對接引進銅桿、銅箔等精深加工項目,力爭實現產值140億元以上。推動主導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青美新能源材料和格林美循環經濟產業園。 做優傳統產業。開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行動,實施35項以上重點技改項目。推動電機電器產業加快“機器換工”、智能制造。推動合成革產業推廣水性、無溶劑、超纖生產工藝。推動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加快開發化學新藥、現代中藥、生物技術藥物。 做大現代服務業。推動制造業向研發設計、售后服務等兩端延伸,深化“數字寧德”建設。堅持“大港口、大物流”,加快市水陸聯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堅持“串點連線成面、開發全域旅游”,加快核心景區和旅游小鎮建設。堅持“商貿業態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引導龍頭企業實施工貿、農貿等主輔分離,力爭新增限上貿易企業100家。 堅持鄉村振興, 激活三農發展新動能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推動古田、屏南、壽寧三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有序“摘帽”,確保現行省定標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立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長效機制,完成造福工程搬遷1800人。 打響現代農業特色牌。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建設水稻生產功能區62.4萬畝。打造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示范村100個以上,做大做強八大特色農業產業。 打造美麗鄉村高顏值。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新建改造鄉鎮公廁48座、農村公廁148座以上,完成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3.5萬戶。實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實現收集轉運處理全覆蓋。實施農村污水治理行動,新建改造村莊三格化糞池10.87萬戶,全面建成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施農房整治行動,推進70%以上村莊房前屋后整治。 堅持項目帶動, 強化趕超發展新支撐 加強“五個一批”滾動接續。全年計劃入庫“五個一批”項目1500個,其中謀劃200個、簽約400個、開工600個、投產255個、增資45個。 加強基礎設施領域投資。聚焦交通、能源、水利、電力、通信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加快推進溫福高鐵、寧德至福州長樂機場城際鐵路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漳灣港鐵路專用線,全面展開衢寧鐵路寧德段施工和上汽鐵路專用線建設。扎實推進寧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沈海高速寧德段擴容、寧古高速主線工程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完成沙埕灣跨海公路通道控制性工程,建成沈海復線福鼎貫嶺至管陽段和沈海高速三嶼互通、寧古高速六都互通。建成104國道蕉城八都至漳灣疏港公路段拓寬工程。開工建設閩清至古田、屏南,福安至周寧、壽寧等天然氣支線管網,建成海西天然氣二期管網羅源至福鼎段。加快推進賽江防洪三期工程,深化上白石水利樞紐前期工作,開工建設福鼎管陽溪、福安穆陽溪引水工程。新建公共停車位1800個、充電樁600個。 加強產業項目招商。繼續實施千億招商計劃,強化“一把手”招商,力爭工業招商500億元,確保服務業招商400億元。 堅持改革開放, 增添創新發展新活力 突出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推動“多證合一”再升級,實現70%以上審批服務事項“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加快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全市一體化掌上政務便民服務平臺,實現“一網通辦、掌上能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規范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爭取地方政府債券50億元以上。全面推行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突出加強科技創新。落實加快創新發展和質量強市措施,力爭全市研發投入增長22%以上。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0家以上,打造更多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引進培養力度,支持寧籍人才回歸創業。 突出營商環境建設。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建立高質高效的經濟生態。推進灣塢-漳灣工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扶持股權投資類企業發展,對接引進深圳前海等創投基金。加快創建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力爭民營企業年度貸款實際增長10%以上、中小微制造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整體貸款增速水平。 突出對外開放合作。推動漳灣作業區8#9#10#碼頭臨時開放,爭取漳灣作業區正式開放、三沙口岸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支持開拓“海絲”沿線國家新興市場,擴大鋰電池、不銹鋼、電機電器、水產、食用菌、茶葉等產品出口。 堅持鐵腕治污, 厚植綠水青山新優勢 深化生態環境建設。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加強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支持流域范圍內縣(市、區)環保項目建設。加強礦山、一重山損毀山體植被恢復和三嶼園區海洋生態修復。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加強環保“三合一”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健全環境執法監管新模式,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深化三都澳海域水環境“1+N”綜合整治,認真執行海域養殖“三區”劃定方案,嚴格落實“兩個50%”目標,清退漁排10.8萬口、藻類1.2萬畝,升級改造漁排19.5萬口、藻類23.8萬畝。 深化節能減排工作。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實施節能重點項目10個以上,培育循環經濟示范企業10家,推動尾礦、廢渣、廢舊電子電器等資源綜合循環利用。 堅持補齊短板, 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 共織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全民參保”擴面增繳,推動養老、失業、工傷、基本醫療和生育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實現全市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提高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市級、市外定點醫療機構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分別提高5%,取消大病保險報銷封頂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市外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在上述基礎上再提高5%。縣級醫院普通門診費用納入醫保統籌。做好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支持既有住宅增設電梯。 共享基本公共服務。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加大民生社會事業補短板力度,年度計劃投資42億元,新建續建項目472個、建成投用項目106個,新增學位1.5萬個、醫療床位600張、養老床位1100張以上。深化7個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內涵建設,加快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加快金泰園國家級養老標準化試點建設,確保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區鄉鎮,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55%,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60%以上。 共促文體事業發展。加快建設“四大館”,開工建設市工人文化宮,深化寧德大劇院、方志館前期工作。加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資源整合。深入實施“魅力閩東”文化惠民工程。 共建文明和諧家園。開展“創全國文明城 展寧德新形象”全民行動。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大公共安全風險管控力度,深化“雪亮工程”“數字城管”平臺應用。 核心提示: 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必須以更加優質、高效、規范的政務服務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定信念,為民服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切實為群眾多辦實事、多解難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辦好3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將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近八成投入到民生領域,讓廣大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 馬上就辦,勤勉服務。大力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留下的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傳承“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行動至上”作風和“四下基層”制度。推廣上汽寧德基地“大干晴天、搶干陰天、巧干雨天、干好每一天”做法,開展重點難點工作專項攻堅,激勵廣大干部新擔當新作為,創造更多的“寧德速度”。堅持政策研究在前、審批服務在前、措施分解落實在前,力戒工作一般性研究、一般性部署、一般性落實,推動機關效能全面提升,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主動、靠前、細致的服務。 依法行政,規范服務。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扎實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加快職能整合、業務融合,嚴格實施權責清單管理,堅決糾正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依法依規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重大行政決策,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監察機關監督,重視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更好發揮審計的重要作用。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核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健全“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機制。 從嚴治黨,廉潔服務。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認真貫徹省委“八個堅定不移”要求,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鞏固拓展巡視整改成果,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