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石芳 通訊員 傅加斌 20日,武平象洞光彩村村民謝金祥習慣性地把黑山羊趕到小溪旁放養。“以前走近光彩溪都得捂著鼻子,現在水清了,還能看到魚和白鷺了,我也放心地讓羊在溪邊撒歡了。”謝金祥樸實的臉龐上蕩漾著笑容。 這是我市全力推進小流域治理工作給群眾帶來的獲得感。 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創新開展市縣鄉三級人大聯動監督,會同三級政府合力攻堅,促進省環保廳掛號我市的16條劣Ⅴ類小流域整治鞏固提升。12月13日,省生態環境廳對我市最后五條掛號的劣Ⅴ類小流域進行正式銷號。自此,我市如期完成了劣Ⅴ類小流域銷號工作。 吹響號角 打好“清水翻身仗” 年初,省環保廳結合2017年水質監測資料及各地市上報情況,梳理出59條水質較差、問題突出的小流域清單,建立“掛號銷號”制度并進行動態管理。其中,我市有16條被掛號,分布于新羅、永定、武平和漳平。 “打好‘清水翻身仗’……全面消除重點小流域劣Ⅴ類水質,全市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5%以上。”今年市“兩會”上,林興祿市長在全市人民面前鄭重承諾。 “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牢牢守住底線,把小流域治理放在突出位置,綜合施策、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推進抓好水質治理。與此同時,將小流域水環境問題項目化,制訂了《龍巖市2018年“小流域綜合治理”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方案》,將16條劣Ⅴ類水質小流域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度一督查”工作機制。 一直以來,整治污染、提升水質是各地群眾普遍的關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大在這場千頭萬緒治水工作中該如何展現作為,還閩西大地一泓碧水呢? “市人大常委會創新開展三級人大聯動監督,找到了破題的鑰匙。”市人大常委會城環委副主任邱國梁說,市一級人大對全市進行總體的部署,推動環保、住建、河長辦等相關部門把治理污染的項目、資金集中向劣Ⅴ類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傾斜,市人大城環委按部署逐季通報整治提升情況;鄉鎮一級人大主席團發揮流域所在地情況熟悉的優勢,隨時監督發現問題并督促開展整治;相關縣(市、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逐條小流域視察推進。 全力攻堅 劣Ⅴ類小流域蝶變重生 一滴水折射一個地方發展的品質品位,一滴水體現一個地方科學發展的實踐水平,一滴水反映一個地方干部群眾的精氣神。 一年以來,我市各級政府和市直各部門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攻堅克難—— 新羅針對每條劣Ⅴ類小流域構建由7名區委常委及區鎮村三級343名河長、85名河道專管員及28名河道警長、6名河道檢察官參與的聯動治河機制; 漳平市實行一位市領導、一個部門掛鉤一條劣Ⅴ類以上小流域。徹底摸清東門溪支流污染源,圍繞“引、截、分、治”四個措施掛圖作戰; 武平列出問題清單,一河一策整治。與廣東省蕉嶺縣、平遠縣開展聯合執法和出省河流聯合取樣監測,共同推進治水工作; 永定把富嶺溪流域水質提升列入區委月工作、區政府周工作安排,提前4個月實現消除劣Ⅴ類的治理目標。 如果說政府部門的全力攻堅是推動治水的發動機,那么三級人大聯動監督則是有力的助推劑。 “把市縣鄉人大這三股力量整合起來,既有市一級層面的總體部署、總體推動,又發揮基層人大接地氣的優勢,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集中群眾智慧,凝聚各級人大和人大代表力量推動治理工作。”邱國梁說。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我市劣Ⅴ類小流域環境明顯改善,治出了人民群眾的好口碑。 19日,漳平市風和日麗,蝶變后的東門溪沐浴在冬日的暖陽里,以她的新容顏展現著治水成效。曾經污水橫流、垃圾滿河的景象一掃而空,這里還建起了濕地公園,換來清澈的水流和流域周邊美麗的環境。 在此之前,水美路凈空氣好,只是溪流沿線居民的一個夢想。而正是這場如火如荼進行中的全民治水攻堅戰,將夢想照進了現實。 如今,東門溪式的蝶變,還在閩西大地上延續。 新羅區東肖溪一改昔日黑臭形象,為龍津湖輸送汩汩清流,讓廣大市民臨水賞水親水。新羅區大吉溪、漳平外福口小溪、武平象洞曹地溪實現清水撫石、水草映岸的美景,村民的鄉愁記憶又回來了…… 在這16條水流域內,“蝶變”兩字最能形容當地水環境治理的成效,“重生”兩字最能反映百姓的心情。 乘勢而為 治水再出發取得新成效 被掛號的16條劣Ⅴ類小流域全部如期銷號,實踐證明了市縣鄉三級人大聯動監督劣Ⅴ類小流域的提升工作是叫好又叫座的。 “通過這種方式的監督推動,武平境內4條劣Ⅴ類小流域均達到省里下達的目標要求,尤其是象洞境內的三條流域水質達到Ⅲ類或優于Ⅲ類,一江綠水逐漸召回。”武平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修金華說。 “我們在漳平市和相關鄉鎮、街道人大及代表中專門建立了微信群,發動流域內的選民和代表查找污染源,監督相關部門開展工作。目前,漳平境內4條劣Ⅴ類小流域都如期實現年初制定的目標。”漳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建新告訴記者。 市環保局的一份數據顯示,目前,全市82條小流域中Ⅰ-Ⅲ類水質比例為69.5%,較2017年提升14.6個百分點,有34條小流域水質實現跨類別提升,全市小流域水環境整治取得較好的成效。 然而,治水沒有完成時。我市是閩江、汀江、九龍江的發源地,省委省政府對我市提出“到2020年流域水質達到Ⅲ類水”的更高要求。20日,省生態環境廳工作人員深入永定武平等地,對銷號的小流域進行取樣監測,通過回頭看來確保小流域水質穩定。 “新的使命更加光榮、任務更加艱巨。”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優良傳統,從新的起點上再出發,持續跟蹤監督,常態長效鞏固成果,取得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的新成效,讓清水常流滋潤百姓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