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夷新聞網訊 18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收聽收看大會實況,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全市廣大干部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 市農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春暉感嘆于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農業農村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巨大變化與成就。他表示,全市農業系統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大工程”“四項改革”和精準脫貧“百日攻堅”為總抓手,盡職履責、擔當作為,全力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十大先行區”建設,全面推廣“五節一循環”技術集成模式,深化落實現代綠色農業發展規劃,優化發展全市八大特色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業、物流業,打造提升“武夷山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加快實施“五個一百”產業扶貧示范帶動工程,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圍繞“一心兩區多點”鄉村振興發展布局,在全市高鐵、高速沿線,沿江、沿溪兩畔打造一批可學、可看、可復制、可推廣的“一帶N點”“5+2”鄉村振興示范村,切實為我市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趕超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們這代人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又是受益者。改革開放40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可以說是經濟騰飛、社會進步,文化發展、生態環境改善,扶貧攻堅力度空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朱金生與發改委全體同事一同收看大會直播后有感而發。他說,發改干部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用數據說話,展示我市改革開放成果,增強新時代進一步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市旅發委黨組書記、主任徐勇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深有感觸。他說,在新時代,南平旅游業也需要更有效地回應時代的呼聲,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產業融合、群眾參與的原則,不斷深化旅游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南平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把“清新福建、綠色南平”品牌塑造落實到景區打造、項目建設等各個環節,深入挖掘我市豐富的閩越、朱子、武夷茶、齊天大圣、建盞建本等文化,不斷豐富品牌內涵,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加快推動從單一的、傳統的觀光型旅游向養生休閑度假等多元化、復合型旅游轉變,打造“武夷山水、度假圣地”。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所說,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林水財說,全市環保系統將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新的起點,繼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嚴格落實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嚴守“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底線,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落實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創新工作機制,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把閩北建設得更加美麗,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新儀表示,市住建局將把學習貫徹大會精神與推動住房城鄉建設各項工作結合起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為抓手,繼續推進水美城市建設;突出“補短板、強弱項”,精心策劃生成民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補齊民生短板;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為抓手,持續推進住建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深化住建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精簡審批環節,實行多審合一、聯合核驗,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嚴格項目質安監督管理、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著力構建質安提升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工程項目質安水平,扎實推動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人為之振奮,十分鼓舞人心。”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盧善土表示,全市林業系統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并從南平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我市綠色優勢、比較優勢,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國有林場改革,著力推進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項目建設和全國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不斷完善林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切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讓閩北人民在生態保護中、在綠色環境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人深切感受到,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林飛認為。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里提出九個“必須堅持”,其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水利人為之奮斗的目標,我們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需求,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在水美城市建設的基礎上,拓展延伸建設水美南平,發展水美經濟,實現“水安為先、因水而美、由美而富、富而文明”的富美新南平。 (本報記者 鄭金富 張莎 廖晨星 吳建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