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整治黑臭水體 實現岸綠景美) 去年以來,漳州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推進“抓生態比城鄉環境”,通過探索“生態+”模式打造中心城區“五湖四?!保瑢槊窕菝衤鋵嵉骄唧w行動,推動一批城市周邊城中村改造提升。同時,在“五湖四?!苯ㄔO中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突出生態優勢、水的優勢和文化特色,實現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力促生態環境協同推進、城建民生同頻共振,打造更加生態自然、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 通過南湖建設的帶動,原先南星村所在的大部分地區成了眾多市民休閑“發呆”的好去處。 游斐淵 攝 上美湖初顯雛形 楊志慧 供圖 南星村:幸“湖”好生活 “今年大學畢業回家,我被眼前的景象完全驚呆了!”家住薌城區西橋街道南星村的大學畢業生許斌驚嘆不已。大部分區域屬于南湖所在地的南星村,已經脫胎換骨,華麗轉身為美輪美奐的美麗家鄉。 南星村由于地處薌城區西橋街道和龍海市九湖鎮的城鄉結合部,多年來一直是“臟亂差”的集中地,水體黑臭,治理難度很大,連千年古剎南山寺邊的放生池也堆積著陳年垃圾。為徹底斬斷南星村黑臭水體,在南湖建設過程中,我市以“溯源普查、截污分流、面源防治”為核心,以“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為重點,全面清除河溝、泥塘淤泥,并啟動區域內社區、村莊和國有單位及企業的退讓拆遷。同時,通過科學種好水生植物和岸邊植物、完善綠地系統、引入九龍江活水三個方面,逐步恢復水體水質。 近年來,漳州市高度重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結合漳州“水城”規劃,以“五湖四海”建設為抓手,以建設宜居城市為目標,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全面開展以“河道清淤、拓通改造、截污治污、生態補水、綠化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內河整治專項行動,累計已投入15.7億元,完成全部河道清淤,實現“水清、岸綠、景美”,并總結出一系列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居住在南星村的鄭有亮對現在的生活環境感慨頗多。他介紹,以前南星村水溝排水不暢,泥塘成了污水集中區,夏天淤泥里散發臭氣。“概括起來就是道路不平、垃圾成堆、蚊蟲亂飛。”帶頭拆遷的南星村村民楊亞明現在經常說:“你看看現在的南湖,就不難理解我當時為什么要帶頭拆吧,包括曾經對我‘爭先拆’行為不理解的親戚朋友,現在都向我豎起了大拇指!”許斌激動地告訴筆者,現在家鄉優美的生態環境讓他決定扎根家鄉創業,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 不止是南星村,南湖文化生態園所在地涉及的兩個社區、兩個村和10多家國有單位、企業,都在這次南湖建設過程中,經過改造提升,“顏值”“氣質”全面升級換妝。以前,南星村民都要通過中山橋、南山橋到西溪北岸的市區休閑娛樂,現在他們喜歡“足不出戶”在家門口的南湖散步“發呆”,也喜歡邀請親朋好友前來一起暢享好生活。 ⊙鄭凱 得益于西湖建設的謝溪頭村民謝阿皇:“我們也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正在加快建設的西湖,未來將建成漳州新地標。 鄭文典 攝 謝阿皇是芝山鎮謝溪頭村村民,2016年以前,30平方米的瓦房里住了5個人,這其中還有位70歲的老母親,“一到下雨,我們就得從床上搬到地上,因為地上那塊位置剛好沒漏雨。”謝阿皇說道,他記憶最深刻的就是,2016年14號臺風莫蘭蒂那晚,狂風把屋子吹得直搖晃,墻壁內的沙子掉落一地,看著懷里的女兒,他哭了一夜?!艾F在,謝阿皇可是‘有房族’啦,不僅如此,他的安置房旁邊還有小學、中學,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原村支部書記謝慶榮開起了玩笑。 ⊙鄭凱 西院湖:生態+防洪打造會“呼吸”的湖 建成一年多的西院湖帶動城西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林良益 攝 在“五湖”建設過程中,漳州注重利用原來的城市滯洪區進行改造。西院湖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位于薌城金峰片區的西院湖是漳州市主城區三大內河水系之一的三湘江排入九龍江的主要通道。這里原先是滯洪區,水體黑臭,垃圾成堆。去年2月初,漳州開始修復工程,通過泵站將九龍江西溪水引入與西院湖相連的三湘江,稀釋三湘江污水,改善城市水體景觀。在修復過程中,漳州還順應自然生態,全部采用自然駁岸、生態護坡,把西院湖做成一個會“呼吸”的湖體生態空間,形成一個集城市防洪排澇、生態保護和旅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綠色海綿體、市民多彩聚集地”。 ⊙鄭凱 碧湖村:從“一湖”到“一城” 11月16日上午,龍文區碧湖街道辦事處正式揭牌,嚴育斌正在碧湖邊上跑步鍛煉。一路奔跑,一路向前,隨著城鎮的變遷,村民變市民,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身份也跟著發生了改變。住在碧湖生態園邊的樓房里,作為一名與改革開放同生共長的幸運兒,嚴育斌和許多人一樣,也在城市化進程中實現“轉身”。 碧湖完善的公共配套帶動周邊市民休閑娛樂 蔡文原攝 嚴育斌說,近十年變化最多的就是環境變了。碧湖公園附近以前就是村子的荒郊野地,也是嚴育斌他們兒時的樂園,讓他們沒有想到一瞬間就大變樣,尤其是一棟棟的樓群建設以及公共配套完善,生活變得更便利。他享受著生態美帶來的福利。告別了農民的生活節奏,日子比以前舒適后,也讓他意識到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臻e時,他閱讀中醫中藥書籍,充實現在的美好生活。 龍文區碧湖街道以房地產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為主的城市特色經濟,碧湖萬達廣場、明發廣場、融信等一批城市新“生活圈”位居其中,形成了“宜居宜業”的城市核心區。 ⊙楊志慧 湘橋村:古村添新湖 走進龍文區湘橋古村,一旁,大夫第、翰林第等閩南古厝面朝江流一字擺開,展露濃濃閩南風情;另一旁,湘橋湖湖光瀲滟,白鷺棲戲…… 九十九灣成了周邊市民節假日必到的景點 蔡文原攝 “人家都羨慕我們呢,說我們住的是‘湖景房’、‘學區房’。”正在散步遛孫的黃亞西樂呵呵地說道。70多歲的老黃是藍田鎮湘橋村人,這輩子沒離過鄉的他,對家門口的這條河——九十九灣,如數家珍。 九十九灣貫穿龍文,是漳州流域最廣的內河,但由于疏于管理,污水廢水排放、亂搭亂蓋亂占等行為,九十九灣一度“黑、臭、淤、臟”。近年來,龍文區大力推進內河整治,讓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業興的閩南水鄉風情重現眼前。 引湖拓河,拆違植綠,建廊插花,水景相映,呈現四季花開。去年5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調研九十九灣湖建設,決定選取湘橋歷史文化名村、九十九灣核心地帶,引入“湖”元素,通過拓寬河道,開挖建設“湘橋湖”和“上美湖”,推動九十九灣湖串湖成線、串珠成鏈。日前,龍文區上美湖項目主湖體已基本完工,嬌俏迷人,進入景觀綠化和配套設施施工。 古村又添新湖,秀色輝映民生。按照規劃,九十九灣湖由北至南,將串起內林夜市、七里水鄉、逸野古塘、龍溪競舟、湘橋懷古等“水鄉十景”,既保護老祖宗的筋骨肉,又傳承在地文化的精氣神,形成城市文脈,塑造有靈魂的生態景觀。 ⊙楊志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