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博園三角梅主題展區,三角梅盆景爭奇斗艷。本報記者游斐淵攝 如果說漳州是三角梅王國,那么第十屆農博會·第二十屆花博會則完全可以譽為匯集各類三角梅精品的“殿堂”。 作為今年新增的展區,三角梅成了盛會新亮點,用它特有的五彩花香喜迎八方賓朋。從恣意生長的多彩三角梅到造型獨特的三角梅,從大型盆栽到花藝小品,品種多、數量多、色彩多、樣式多、規模大,在這個三角梅“殿堂”里,一路姹紫嫣紅,游人被五顏六色、各種奇異造型的繁花一路包裹,宛如“夢游仙境”。 品種多爭奇斗艷 步入花博園,市民可以欣賞到中國紅、土豪金、印度畫報、白雪公主、加州黃金等各式知名三角梅花品。“漳州紫”“閩南胭脂”“龍江深紫”“漳州紅櫻”“水仙紫”等具有漳州本地特色的“漳州籍”三角梅花品,也在本屆展會上爭奇斗艷。 在1號館三角梅主題展區,一百多盆形式各異的三角梅盆景及花藝小品錯落有致地擺放著,有大樁盆景、微型盆景、花藝組合,有的蒼勁挺拔,有的似水流云,有的熱烈奔放,有的小巧精致,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賞、留影。“沒想到三角梅的種類有那么多,大開眼界了。”市民李先生按捺不住趕緊拉了妻子,一起自拍起來。 古色古香的圓形木架上,種在小花瓶里的三角梅盆景,再搭上紫砂壺、仙女吹笛雕像等元素,端莊雅致,滿滿的古典風撲面而來。“很多人以為三角梅都是種在室外的、比較大型的,其實也可以像水仙花那樣添上藝術設計,放在室內當家居擺設。”龍海九湖新塘村的花農何永亮帶了“漳州紫”“漳州紅”等多個本地品種的11件作品,在展區展出,因奇、特、巧、妙、雅,博得了許多參觀者的贊美。 布展企業廈門千日紅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介紹,“這次展館內外布展的三角梅1萬多盆,匯集了100多個品種,最大植株高近6米,最小盆栽不過巴掌大小。” 造型美栩栩如生 從空中航拍俯瞰花博園園區,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采用多花色樁景及數千盆“同安紅”“花蝴蝶”“金黃”“云南大紫”“白雪公主”“櫻花色”等三角梅品種構成的兩只孔雀,托著巨大的彩色扇尾傲然對視。 伴著三角梅花柱、花球、拱門及周邊的大象、熊等動物造型,與巨型大螞蟻雕像相互映襯,儼然一幅優美壯觀、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百鳥朝鳳,鳳凰來儀”三角梅精品畫,一下子就已成為本屆博覽會的“網紅景點”。 展館內,用三角梅打造的孔雀、金魚、貂蟬拜月等動物、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姿態萬千,或如少女般可人,或如公子般翩翩,鳥獸們都有鮮艷的“披風”;樹齡幾十年的三角梅,樹干粗壯有力,曲折的枝條上綻放各色花朵,恰似枯木逢春。 “在園區大門、中心花壇、花海廣場、濱河景觀帶等重要節點,我們還創意融入‘花樣漳州’元素,以三角梅造型素材進行花卉造景,集中展現漳州三角梅蓬勃發展的態勢。”陳偉告訴記者。 品質好一樹多花 紅的如火、粉的似霞、黃的嬌媚、白的如雪,當這一團團一簇簇的姹紫嫣紅集合怒放在同一棵花樹上時,讓人驚嘆流連。在圓山文化中心,我市精心培育的“五雀三角梅王”一亮相,就引來不少市民的陣陣驚呼與贊嘆。 本屆博覽會上,憑借花朵美麗、花色豐富、花期長等優勢,“一樹多花”的三角梅產品受到游客的喜愛及客商、行業人士的認可。“現在嫁接技術越來越成熟了,嫁接兩種花色以上的‘一樹多花’多色造型的三角梅也越來越多,品質提高了,目前市場銷量也比較可觀。”漳州市三角梅協會會長葉俊興介紹。 記者了解到,隨著栽培養護技術的提高和設施栽培的普及,漳州三角梅品種由過去以“小葉紫”“同安紅”工程苗為主的單一傳統品種,增加到目前近300種。扦插成活率也由過去的40%左右提高到95%以上,成品苗培植周期從一年半縮短為當年出圃,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規模大發揮效益 看中喜歡的三角梅,就直接撥打三角梅“名片”上的電話或者微信掃二維碼和商家進行聊天、洽談。現場,一邊實地展出,一邊利用新興媒體洽談銷售,尋覓商機、溝通業內動態,商業信息交流高效、快捷、便利。 以會為媒,打造展示展銷窗口。以本屆博覽會為契機,我市積極推介三角梅產業,與做好生意結合起來,在圓山文化中心集中展銷三角梅,吸引了上百家漳州種植企業參展。這也是我市首次如此大規模地集中展銷三角梅及推介對接三角梅產業。 “蝶戀花”“一帆風順”“雙龍戲珠”、百米花卉長廊等各式創意造型的各類精品2萬余盆,在這里一一展銷。 “以前找不到市場銷路,都是自己用摩托車把花苗載到龍海百花村賣給那邊的花店。”漳州本地三角梅參展商顏建輝介紹。隨著這幾年漳州三角梅產業的發展,他淘到了“第一桶金”,成立景觀園林綠化公司。顏建輝說道,參展首日,就接到了江蘇、四川、浙江等地不少客戶的訂單。 “參加展銷會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把漳州市三角梅協會最好的‘家底’都展出了,希望借助這次展會,積極發揮‘生態+花卉’效益,更好地向全國乃至世界,推介漳州三角梅,帶動漳州三角梅產業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及前景。”葉俊興說道。目前我市三角梅種植面積達2萬畝,年產值超15億元,三角梅產品銷往重慶、湖南、河南、廣西、海南等全國各地及中東、印度、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本報記者吳靜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