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產業對接會現場 漳州新聞網訊(記者李潤)11月19日上午,2018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三角梅產業對接會在漳州東南花都酒店舉行,副市長吳衛紅出席會議并致辭。 對接會上,與會者圍繞《鄉村振興的品牌之路》《福建漳州三角梅產業發展趨勢與轉型升級》等話題展開主題演講,同時展開《構筑三角梅產業生態體系》高峰對話。對接會上首次發布全國《30個常用三角梅商業用名規范》,并舉行三角梅戰略合作及意向采購合作簽約儀式,把三角梅產業對接落到實處。 本次對接會由市林業局、漳州旅投集團主辦,省花卉協會三角梅分會、市三角梅協會、漳州東南花都承辦,是今年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的主題活動之一。 會議召集各省市苗木主產區工程施工企業、設計院、三角梅生產企業、電商渠道服務商、花卉苗木經紀人等數百位行業人士,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溝通、參觀考察、交流學習,運用系統化的商業邏輯和專業的市場營銷分析,全方位解析福建三角梅產業發展趨勢,深入講解新品種的獨特優勢,共謀三角梅產業的未來發展規劃。并針對關鍵內容進行技術指導和后續保障服務貫徹,有效發揮協會的力量,聯動產區內外更多的企業進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運作,建立新的市場機制,推動三角梅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據了解,漳州是我國三角梅主產區,種植面積2萬多畝,經營企業(含種植大戶)達10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產值15億元。 手機抓拍精彩要點 與會代表閱覽《花樣漳州——繽紛三角梅》畫冊 苗木專家談發展 浙江綠龍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振華:構筑三角梅產業鏈生態體系 隨著我國生態建設的快速推進和城市景觀的提升,三角梅的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這個產業也迎來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隨著花卉產業現代化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其生產分工應當進一步細化,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發展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要求,只有這樣生產效率和質量才會增強。要更加合理布局產業鏈,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更好適應現代花卉產業生產的實際需求。 要通過協會平臺,統籌做好新品種的命名、研發以及規范市場、人才培養等工作。行業之間要通過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市場流通、供需資源整合等互動溝通環節來促進三角梅產業不斷成熟發展,構筑三角梅產業鏈生態體系。⊙本報記者朱祥超整理專家發言摘要 云南省三角梅行業協會會長錢永康:上下游增強互動促產業良性發展 目前國內三角梅種植產業雖然是朝陽產業,但存在著供大于求、管理粗放、風險意識不足、生產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生產者要依托于市場需求、應用創新、產業鏈資源整合與配套實施等層面尋找立腳點,抱團發展成了必然趨勢,除了行業的橫向抱團外,產業鏈的縱向抱團更有意義。希望三角梅從業者能增加與上下游的互動,對接工程、設計和規劃單位,針對性地滿足產業鏈上各方的需求,實現全產業和自身企業的良性發展。 此外,種植戶要科學栽種,提高質量,堅持品質取勝;協會要積極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這是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的需要,統一的標準有利于產業有序發展。⊙本報記者朱祥超整理 中國互聯網+文旅產業聯盟執行秘書長王莉:將三角梅產業融入鄉村振興 當前鄉村發展常常出現創意不夠、內容不足、產業模式不清的問題,沒有完整的產業鏈來支撐發展。鄉村振興的核心應該是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過程應該是基于大設計的鄉村品牌化過程。 鄉村有各具特色的文化風貌,鄉村振興只有以挖掘自身區域特色為切入點,以大設計系統方法論為指導,依托當地自然環境、物質資源、歷史人文要素,融入現代文化和技術,構建有機融合的田園綜合體。這些以三角梅種植為主產業的地方,可以借助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下的“一村一品”項目建設,通過三角梅產業生態閉環式服務模式打造,將三角梅產業跟當地產業融合,在鄉村振興戰略一村一品項目實施中,讓村民通過三角梅產業的自主運行,從實現政府主導、民營資本介入的投資模式轉變為由村民自主建設開發創收的服務模式,帶動更多的鄉村振興相關項目落地實施。⊙本報記者朱祥超整理 漳州三角梅協會會長葉俊興:漳州三角梅產業走向多元化 目前,漳州三角梅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品種近300種,年產值15億元,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近年來,三角梅產業發展正走向多元化,前景更加廣闊。 面對新挑戰、新機遇、新形勢,漳州應利用自身良好的區位、資源和平臺的優勢,推動漳州三角梅產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可牢牢抓住四個方向,即以科技創新為指導,逐漸向生產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品精品化、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家庭園藝電商及線上線下的市場方向,“產、銷、學、研、旅”產業深度融合方向,美麗中國、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產業方向,重點組織行業會議、增加產區產品推介,增強供應與需求聯動、生產到應用資源聯動和企業互信與協同發展,規范產區的產品商業用名等,以此為主抓手,全面發展漳州三角梅產業。⊙本報記者張志鵬整理 臺灣嘉義縣于林園藝創始人林繼志:兩岸合作助推產業發展 三角梅在臺灣雖然是小眾品類,但目前在臺灣,栽培品種卻已有上百個,深受市民喜愛。 近年來,臺灣三角梅產業卻有不少問題,例如品種特性沒有充分利用,以致推廣停滯不前。產銷形態是不可忽視的,要認清市場經營的法則是品種陸續更新、求新求變,未雨綢繆方能永續經營。 臺灣擁有豐富的熱帶、亞熱帶農業苗木資源,但漳州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農業產業化經驗是臺灣所欠缺的,二者的合作空間十分廣闊。希望能在這個為廣大三角梅生產和苗木單位提供廣闊供需對接交流的平臺上,替三角梅產業發展出謀支招,把臺灣品種的研發成果,也運用到大陸的培育種植中來,使得兩岸業者互補不足,創造雙贏。⊙本報記者王心如整理 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系教授張德富:讓花卉農產品電商化 許多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山區,因地域閉塞,開發與污染較少,諸如花卉等農產品的生長也更為優越,但卻因交通不便,苦于尋找銷路,而一些地區農民,常跟風盲目種植,缺乏農業品牌觀念等,均成為農村農民農業現實存在的痛點。 大數據是指傳統的數據分析工具難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數據。大數據之“大”,并不僅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獲取、整合和分析,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帶來大知識,大智慧。 而基于大數據的電商扶貧平臺,將有效幫助農民商戶,讓花卉農產品電商化,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通過合作,便于建立高效順暢的線上線下銷售平臺,鼓勵和引導農戶、合作社等商戶進入供銷合作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增加花卉農產品大眾認知度,進一步擴大花卉品牌影響力。⊙本報記者王心如整理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本報記者 張旭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