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2.63萬平方公里,轄延平區、建陽區、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甌市、順昌縣、浦城縣、光澤縣、松溪縣、政和縣。 南平,一年四季皆綠,春夏秋冬皆景。森林覆蓋率為77.99%,綠色,就是南平天然的底色。 南平幾乎全市產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茶樹品種、制茶技藝、茶文化的重要傳播中心。在南平最主要的山脈——武夷山山脈上,武夷巖茶、正山小種和政和白茶,分別代表了南平烏龍茶、紅茶和白茶三大茶類。 如今,南平主要分為以武夷山、建甌、建陽為主的烏龍茶區,以武夷山、政和、光澤為主的紅茶區,以松溪、政和、邵武為主的綠茶區,以政和、建陽為主的白茶區等四大茶區。截至2017年,全市茶園面積62.3萬畝,毛茶總產7.29萬噸;全市約80%的鄉鎮、50%的行政村、45%的農戶近35萬人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活動,茶區茶農的年收入約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3,茶產業已發展成為我市綠色發展和精準扶貧開發的支柱產業。 茶香自宋來 南平的歷史悠久,所有的縣(市、區)建制都超過一千年。 建甌,既是千年古都,也堪稱千年古茶都。早在唐代,建甌便有制茶。公元933年,鳳凰山方圓三十里成為皇家御茶園。由此,南平茶開始了長達600多年的貢茶之路。 北宋熙寧、元豐年間是北苑發展高峰期。建安有官私茶焙一千三百三十六焙。《宋會要輯稿》載:“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建茶歲出不下三百萬斤。” 北苑貢茶的頂峰時期,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當時的關隸縣因進貢白毫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隸為政和”,沿用至今。 盛于兩宋,衰于元,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罷造,北苑貢茶歷經四個朝代,二十六位皇帝,進貢朝廷持續達458年。 北苑貢茶從宋末開始衰落之后,繼而興起的是武夷山茶。公元1302年,武夷山設立了皇家焙茶局,稱為“御茶園”。一直持續到1557年,整整255年。 如今,九曲溪畔,天游景點路口,武夷山御茶園遺址郁郁蔥蔥、茶意盎然。千百年來,武夷山御茶園即便罷貢,也如一座豐碑,見證了閩北大地上的時代更替,也見證了閩北茶的榮華。 閩北的歷史進入清朝,烏龍茶、紅茶、白牡丹白茶、貢眉白茶相繼在武夷山、建陽創制。中國貢茶時間最長的北苑貢茶、中國唯一因茶得名的政和,再加上三大類茶創制于閩北,奠定了閩北茶在中國茶史上的地位,那是一頁注定了無法繞開的輝煌篇章。 注重生態保護茶香持久 滿山青翠間流動著淡淡的云霧,各個山頭是一層層錯落有致的茶園。這在南平是再平常不過的景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素有“綠色金庫”之稱的南平,市委、市政府在推動茶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 嚴格控制茶山面積。市政府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茶山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全面禁止在坡度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以及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新開墾茶園,嚴格控制茶山開墾。今年以來,在南平市和武夷山市共同努力下,共拔除并復綠造林違法違規開墾的茶山1.3萬多畝。 與此同時,加快茶園改造。按照“頭戴帽、腰束帶、腳穿鞋”的要求,加強生態茶園建設。利用現代茶業項目縣、現代茶葉產業園、茶葉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綠色循環高效特色農業(茶葉)等項目,全市已建設生態茶園約30萬余畝。建立全國茶葉標準園示范基地11個,面積1萬余畝。武夷山、松溪獲綠色食品(茶葉)原料基地示范縣。截至目前,全市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三品”認證企業58家,認證產品95個,認證基地面積8.08萬畝。 如今的南平茶已邁入了好生態帶來好品質,好品質帶來好價格的良性循環軌道。 “生態+”讓茶業穩健發展 茶產業和旅游產業是南平的兩大重要產業。“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的茶文化旅游為南平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香江茗苑,是南平重點打造的茶旅融合項目,也是國家4A級景區。走進香江茗苑,園內茶園綠樹蔥郁、極具當地特色,富有茶文化氣息的建筑錯落有致,輔以花廊、曲徑、池沼、水榭等,展現出江南的靈動與武夷山的茶文化。 通過深入挖掘茶道、茶藝、茶事、茶俗等茶文化,南平強力推動茶產業與旅游產業、健康養生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會展產業等融合發展。 “武夷星中華茗苑”“香江茗苑”近年來,南平市陸續推出“茶言精舍”、“白圳小鎮”、“龍源茶莊園”等觀茶景、賞茶禮、品茶味、游茶園的茶旅項目;集茶市場、茶檢測、茶旅居、茶會展為一體的“武夷山中國茶旅文化小鎮”項目已動工興建。 南平茶產業市場主體情況。至2018年6月底,全市共登記設立茶企業6869戶,涉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144戶,涉茶的個體工商戶9300戶。 茶產業商標品牌發展情況。至2018年6月底,全市有效注冊商標總數30000件,其中,茶葉類有10000件;地理標志商標總數53件,其中,茶葉類18件。僅2017年初以來,成功注冊的茶葉類地理標志商標10件,茶葉類馳名商標6件,茶葉類商標國際注冊52件。 茶業年會茶企談 展示武夷茶風采 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實村 最近,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幾乎全員上崗。16日下午,中國茶葉經濟年會的與會代表近600人,將參觀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的“中華茗園”。 “在生態茶園里,可以了解到武夷山茶園的地質地貌、茶葉種質資源和茶葉博物館,還可以通過公司讓荒山變茶園再到生態有機茶園這個過程的了解,體會公司生態保護的有效措施。”陳實村說。 “中華茗園”如同一座迷你型的武夷山。“通過這次年會,我們想向全國各地的茶人茶商,展示武夷山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對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堅持與努力。” 期待更多人了解政和白茶 政和縣云根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雄英 “聽說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今年在武夷山開,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激動。”葉雄英說。17日,與會代表將參觀考察政和白茶茶區。對此,葉雄英非常期待,“熱烈歡迎代表們走進政和,了解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的品質絕對一流。可惜的是,由于地處高山區,人才交流、技術對接、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太高,這導致我們打品牌非常困難。”葉雄英說,“年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年會,讓更多人了解政和白茶,我相信,政和白茶能夠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 讓更多人認識武夷茶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劉國英 9日,武夷街道舉行的首屆巖茶文化藝術節暨第三屆“萬里茶道·寬廬杯”巖茶茶王賽中國茶葉經濟年會開幕。劉國英再一次擔任專業評委。14日,2018“朱子杯”海峽兩岸民間斗茶賽暨第十六屆武夷山市民間斗茶賽和“好茶倉杯”第二屆武夷巖茶優質商品茶評比大賽開幕。屆時,他仍將擔任專業評委。 “近二年,武夷山茶農參賽的積極性非常高,因為,一旦獲獎,不僅是對自己制茶能力的肯定,也能很好地促進茶葉的銷售。”劉國英說,“但這些好茶未必很貴。” 近年來,一定程度上歪曲事實的“天價茶”事件,對武夷茶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劉國英說,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的參會人數達1000人,他們在武夷山開會,必然會加深對武夷茶的正確認識。 獲得信息的平臺 福建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賽林 “這一次年會不僅將公布全國茶產業數據,還將發布新業態、新科技,這對企業的生產、品牌的發展,能夠起到很關鍵、很有效的參考。”張賽林說。 在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茶行業專家學者將對相關數據進行解讀。“這些解讀更權威、更有指導性,絕對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他說,“期待他們一些先進理念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