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雄敏 見習記者 吳佳慧 通訊員 林長華 林全福 殷琪文/圖)“太神奇啦!海灘的裂縫處,不斷有白煙往外冒,連臺風帶來的大雨都澆不滅它……好像下面在燒火煮東西似的。”昨日,漳州的朋友圈“瘋傳”東山縣某海灘驚現一罕見的“自燃”現象,并且還附上了多個相關視頻和圖片。 其中一段視頻中顯示,在某處海灘上,四處環繞著許多白色的氣狀物質,并且,這些氣狀物質不斷從海灘附近的地底下往外升騰…… 昨日,導報記者從東山縣有關部門獲悉,連日來,東山縣梧龍村附近海域的沙灘上,確實發生著“泥煤”自燃現象。泥煤?那又是什么?當日,帶著這個疑問,導報記者來到了東山文博研究館咨詢。 “梧龍村的泥煤自燃已持續了個把月,甚至今年10月底和11月初的臺風期間,連續大雨也沒能使這些地火熄滅。”東山文博研究館陳立群告訴導報記者,泥煤也稱“泥炭”,是高等植物殘體在浸水和缺氧環境中經過生物、化學等作用,由分解不完全的植物殘體、腐植物和礦物質等組成的松散有機物質堆積物,多呈褐色、黑褐色。梧龍村附近的泥炭層長度200多米,高度1至3米。2005年中美聯合開展福建東南沿海(東山島)史前文化考察活動,認為該處泥炭層雖然地處海岸,但屬于湖泊沉積相,年代估計距今約8000年。 漳州民間考古人士林全福介紹,關于泥煤,他也有一定研究,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今年東山縣的夏季高溫期間,從未發現泥煤自燃現象,而這次的泥煤自燃現象卻發生在秋季,有悖常規,有待進一步研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