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工人正在采摘黑皮雞樅菌。本報記者張旭攝 菇床上,一個個褐色的小“菇娘”在潮濕的泥土中,撐著“小傘”,不緊不慢等候著工人的采摘。這是記者近日在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基地看到的場景。這些菌菇就是將首次在第十二屆蘑菇節上進行展示的黑皮雞樅。 “目前,這個新的品種銷量很大,基本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價格高的時候,一級品的出產價可達30元/斤。”市食用菌產業協會秘書長涂改臨介紹。 2007年,漳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開始共同舉辦“中國蘑菇節”,如今,“中國蘑菇節”已成為全球業內人士年度信息交流和商貿洽談的“東方主戰場”,已成功走出一條“專業化、信息化、品牌化、國際化”“全球推介,全球招商”的成熟辦會之路。漳州食用菌產業總產值也由此從2006年10億元發展到如今已經多年躋身漳州農業百億元支柱“產業俱樂部”,為漳州贏得“中國菇都”“中國罐頭之都”“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等美譽。 “兩岸農博會·花博會給我們帶來與國內外接軌的契機,借助兩岸農博會·花博會,我市的蘑菇產業做大做強。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商、銷售商等,給我們帶來各種先進技術和前沿信息,這不但有助于提升漳州食用菌產業的產量與品質,同時也在不斷擴大菇企菇農的視野,改變他們的觀念。”涂改臨說。 在中國蘑菇節的影響下,漳州菇企菇農沿著“一帶一路”路線走出國門與世界客商做生意,開始走工廠化栽培之路,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也不斷提高,從原先單純的種植,發展為一二三全產業鏈的打造。 目前,我市食用菌生產品種有雙孢蘑菇、百倍木耳等20多種,食用菌鮮品、干品、罐頭制品、菌包不僅暢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還遠銷歐美、東南亞市場。其中,雙胞蘑菇產量及其罐頭制品出口量全國第一,白背木耳、大杯蕈產量世界第一。去年,全市食用菌產業總產值逾100億元。⊙本報記者王心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