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唐卡《媽祖》作品。 莆田網訊 第三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即將舉行,連日來,在市美術館展出的一幅來自西藏的唐卡《媽祖》作品引人關注,吸引不少市民前去觀賞,添彩世界媽祖文化論壇。 這幅唐卡《媽祖》為西藏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藏族唐卡嘎瑪噶赤畫派傳承人丁嘎繪制。作品長84厘米、寬54.5厘米,使用棉布、礦(植)物質顏料、純金粉等,運用“佛教度量經”獨特的工藝手法,比例準確,融合工筆畫法,形象生動,神采飄逸,色澤亮麗,人物栩栩如生,生動驚艷。作品歷時5個多月才創作完成。 在市美術館展出的唐卡作品共有26幅,涵蓋了4個唐卡藝術流派,只有一幅唐卡《媽祖》。西藏拉姆拉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艷志說,這是莆田援藏干部促進兩地文化交流、漢藏文化融合的一個成果,一批又一批的莆田援藏干部把媽祖故鄉優秀文化帶到西藏,共融共享。其中策劃組織了由優秀工藝美術大師丁嘎創作出唐卡《媽祖》,尤為引人注目。媽祖文化首次以唐卡的藝術形式傳播至西藏,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通過藝術畫作弘揚到西藏,影響廣,意義大。 西藏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央扎西說,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以及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十余年。媽祖在西藏人民心中就是觀音,非常偉大。唐卡《媽祖》是唐卡創作中的一次創新,它運用了西藏特殊的制作工藝,以藝術的形式傳播媽祖文化。這是閩藏文化的一次完美交融。 據了解,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作品。(湄洲日報記者 吳偉鋒 實習生 許納芳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