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底,漳州市全市至少8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0%的鄉鎮衛生院都將設立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 普及中醫館 惠及老百姓 東南網8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13日,記者走進漳州市薌城區上墩衛生院中醫館,古色古香的中醫館內,設有名中醫工作室、中醫全科、中醫康復科、中藥房、煎藥室等科室。臨近中午,前來看病的群眾依舊絡繹不絕。 讓群眾在家門口能看中醫 如今,漳州市有不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改變了過去一間房子、一張桌子、一個脈枕的“老三件”中醫診室,將中醫內科、外科、針灸等科室集中布局設置,形成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中醫藥健康服務。 “醫生,我的腸胃炎好很多了,您再幫我開幾帖中藥?!?3日上午,33歲的羅淑瓊帶著6歲的兒子一起來上墩衛生院中醫館看病。羅淑瓊的家就住在上墩衛生院附近,她告訴記者,前幾天,她因為腸胃炎和喉嚨痛已經來看過一次??赐瓴『?,羅淑瓊直接把中藥放在衛生院內代煎?!吧衔鐏砜床。挛缇湍苣玫酱逅帲厝タ梢灾苯雍攘?,很方便?!?/p> 上墩衛生院中醫館于2016年年初建成投用,以中醫內科、中醫康復科為主要特色,月平均接診量達到3250人次。目前,漳州全市已有58家基層醫療機構建成中醫館,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家,鄉鎮衛生院44家。 2017年,漳州市直五個部門聯合印發《漳州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漳州市委、市政府把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列入醫療衛生補短板和2018年為民辦實事項目。 “2018年,漳州市將新增16家基層中醫館?!闭闹菔行l計委中醫科科長楊毅國說,到2020年底,漳州市全市至少8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0%的鄉鎮衛生院都將設立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 發揮品牌效應 14日,記者在龍海榜山衛生院看到,二樓的中醫館總面積達到1250平方米,館內開設有中醫科、中醫骨傷科、針灸理療科、針刀科、中醫康復科、中醫微創科、中醫美容科、中醫婦科、中醫皮膚科、中醫熏蒸、中藥代煎等科室。擁有多功能牽引床、中藥熏蒸治療儀、電針治療儀、臭氧治療儀等先進康復理療設備,開展了腰椎牽引、頸椎牽引、針灸、電針、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穴位埋線、針刀治療以及中醫整脊等中醫技術服務。 “沒想到鄉鎮衛生院的中醫館也能建得這么好?!苯衲?4歲的黃玉華做完針刀治療后告訴記者,此前,榜山衛生院還沒遷移時,她就經常去舊院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新醫院建成后,她是第一次來,沒想到二樓的中醫館建得這么大,而且裝修得非常漂亮?!白钪匾氖沁@里的中醫醫術好,醫德也很好,看中醫同樣能醫保報銷。” 龍海榜山衛生院院長方安海介紹說,目前中醫館有專業醫護人員13名,其中副主任醫師一名,主治醫師兩名,中醫執業醫師兩名,中醫執業助理醫師三名,主管護師一名,護師四名。 “中醫館開展的治療項目不僅多,而且效果也很好,不少患者從廈門、泉州等地趕來這邊看病?!狈桨埠Uf。2018年1—7月,龍海榜山衛生院中醫館接診量為6527人次,業務收入為546萬元,占全院業務總收入55.7%。 2016年10月,漳州市啟動基層示范中醫館建設活動,支持東鋪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墩衛生院、龍海榜山衛生院等先行先試,建設示范中醫館,發揮品牌效應,堅持示范帶動。 培養基層人才 13日,在上墩衛生院的“名中醫工作室”里,副主任醫師羅耀明給病人把脈后,在紙上寫下了處方。羅耀明的徒弟、上墩衛生院負責人林育軍接過處方,將其輸入電腦。下班后,林育軍又利用空余時間,向羅耀明請教中醫辨證用方。 2016年,漳州市開展首屆中醫藥師承拜師大會,師帶徒時間為3年,全市共有41名中醫專家和81名醫師被確認為福建省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帶徒指導老師及其繼承人。 “我的第一批學徒有三名,他們三人每天輪流跟我坐診,我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把經驗傳授給他們。”羅耀明是漳州市首屆十位名中醫之一,也是福建省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帶徒指導老師。 14日,記者在薌城區東鋪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看到,漳州市衛生職業學院的學生正在這里學習小兒推拿。“東鋪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福建省中醫全科基層規范化培訓基地,也是漳州市衛生職業學院的社區實踐基地?!睎|鋪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戴麗彬說。 為推進基層中醫人才培養,漳州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中醫??茖2∪瞬排嘤柣亍苯ㄔO活動。經過專家評審,全市共確定6個中醫專科專病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給予每個基地50萬元補助,并制訂完善中醫??茖2∪瞬排嘤枠藴屎团嘤栍媱?,2018年舉辦了兩期培訓班。 “目前,漳州市中醫院已經和所有縣級公立中醫院建立了醫聯體,定期派出中醫專家和骨干力量下沉到縣級公立中醫院坐診、帶教?!闭闹菔行l計委中醫科科長楊毅國說,漳州市中醫院還與薌城區新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巷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幫扶機制,與新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西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家庭醫生簽約關系。同時,漳州所有二級以上的中醫院都設立了基層指導科室,負責指導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各縣公立中醫院每年都組織一次基層醫療機構、鄉村醫生中醫適宜技術培訓。 記者手記>>> 人才是關鍵 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截至目前,漳州市已有近一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了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但記者認為,基層中醫館要發展得好,不僅要講究數量,更要講究質量。 群眾會不會選擇到基層中醫館看病,不僅要看就醫是否方便,更重要的在于療效如何。假如中醫館沒有好的中醫師,就會淪為表面工程,造成資源浪費。然而,我們應清醒地看到,目前漳州的基層中醫藥人才仍相對不足,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服務需求。 要讓中醫館在基層落地生根,就要強化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首先要鼓勵各地采取招錄引進、在職培養等方式,提升基層中醫藥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保證老、中、青梯度人才;積極開展基層中醫館中醫類別全科醫師、中醫護士規范化培訓與進修、西醫學中醫培訓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其次,要鼓勵縣級以上中醫醫院領辦、建立醫聯體,定期安排名老中醫,???專病)人才到基層中醫館坐診,開展傳、幫、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