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建所以來,三明市公安局白沙派出所在一件件真情為民的小事中,為群眾帶來安全感幸福感,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親民、愛民、為民的派出所—— 做人民的貼心人 東南網8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羅聯潯 實習生 肖雨) 一邊是高樓聳立的新小區,一邊是巷窄人多的舊社區;一邊是投用60多年的火車站,一邊是即將竣工的動車站…… 今天的三明市三元區白沙街道,讓74歲的曾東興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在外出帶孫子11年后,去年,老曾仍決定返回白沙,原因之一是,“我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只要看到他們,心里就覺得特踏實。” 老曾口中的“他們”,便是三明市公安局白沙派出所的干警。 自1958年建所以來,派出所一代代民警把“親民、愛民、為民”的白沙精神傳承發揚,在一件件真情為民的小事中收獲魚水深情,為群眾帶來安全感幸福感。派出所先后獲“公安戰線模范集體”“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范公安派出所”等榮譽稱號,連續60年創造了隊伍“零違法違紀”紀錄,涌現出以“全國公安戰線二級英雄模范”林先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邱智強為代表的一批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優秀民警。 始終牢記愛民才能無愧于人民—— “盡量想得更多一點做得更多一點” 8月1日,在白沙街道桃園社區的一個廢舊廠房內,傳來陣陣雞鴨叫聲?!叭绻皇巧劬?,我們夫妻倆已經失業了!”聽說邵警官來了,從事家禽批發近40年的江瑞林夫婦迎了出來。 今年4月,老江承租10多年的一個倉庫即將到期,房東突然通知不再續租?!?000多平方米的家禽批發場地,一時半會怎么找得到?我說提高租金,房東不肯,希望寬限幾天,還是不肯,后來鬧到停水停電?!笨粗u鴨成批死亡,老江心急如焚地報了警。 接警的是白沙派出所副所長、58歲的邵晟閩,群一社區的社區民警。了解完情況,他把雙方請到所里調解,最后房東同意延長到5月25日。可是,老江仍然愁眉不展:“這么大的場地去哪找?一旦逾期得賠償20萬元違約金。” “我陪你?!崩仙蹧]有食言,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他開著自己老舊的私家車帶著老江找遍了整個白沙街道,終于在5月上旬找到了現在的場地?!捌鋵?,他沒有義務為我們做這么多?!睅讉€月來,老江天天跟老伴兒念叨老邵的好。 像這樣的警察幫群眾的故事,60年來,時時會在白沙街道發生。 1958年,三明因工業而生,緊接著,白沙派出所因城市而誕生。漸漸地,轄區內外工廠林立,加上市區唯一的火車站——鷹廈鐵路三明站,龐大的物流、人流,讓這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三明最繁華,也是治安最復雜的區域之一。 1987年盛夏,兩名江西瓜農到白沙賣西瓜。因與人發生糾紛,其中一名瓜農被敲詐打傷住院,白沙派出所民警迅速將嫌疑人抓獲后,發現還有5000多公斤西瓜沒賣出。為不讓正在住院的瓜農再蒙受損失,民警和聯防隊員義務冒著酷暑幫他們賣瓜,直到深夜。第二天,他們把賣瓜的錢連同肇事者的賠償款送到了兩名瓜農手中。 這就是后來被拍成電視劇,在全國廣為流傳的“警察賣瓜”故事。 還有一個“警察賣?!钡氖拢咨撑沙鏊彼L張福根和記者聊了起來。 2008年9月9日晚,一頭待宰的公牛突然脫韁狂奔,沿路把三名路人頂成重傷。民警趕往現場后,用警車將牛逼進一個防空洞,并聯系武警準備將公牛擊斃。此時,牛的主人突然提出,不惜冒生命危險也要進防空洞把牛牽出來。時任所長倪明很快明白了他擔心血本無歸的想法,承諾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隨后,派出所與屠宰場聯系準備屠宰工作,并聯系好買家。公牛被擊斃后,民警們顧不上血腥和勞累,第一時間與牛主人把牛送到了屠宰場。 現任所長林加亮對記者說,老一輩留下的好傳統不能丟,盡管時代在變,但我們始終堅信一點,群眾的事,即便再瑣碎也要當作是大事、自己的事,盡可能想得更多一點,做得更多一點,才能無愧于人民警察的“人民”二字。 始終明白發展為了人民—— “當好維護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自向莆鐵路通車后,鷹廈線三明火車站一度歸于沉寂。如今,在幾公里之外,一個新的發展希望正在孕育——動車三明站已進入掃尾階段,即將投入使用。 “進駐3年多來,100多起矛盾糾紛都得到順利調解,工地沒有一起打架斗毆事件,更沒有一起刑事案件。”在動車三明站片區樞紐工程項目業主單位的工程師劉坤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 “過去工地上的矛盾,能動手就盡量不動口?!?2歲的劉坤是黑龍江人,從事工程管理,走南闖北多年。三明站片區樞紐工程是省重點項目,各個標段有超過8家施工單位,高峰時2000多工人同時施工,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習俗不同。工程建設中難免涉及征地糾紛,導致群眾阻撓施工,極易引發沖突事件。 “這與白沙派出所民警的提前介入有很大關系。”劉坤說,剛開始,為不影響施工,民警們都是利用晚上時間到工地采集身份信息。2016年,白沙派出所又與幾家單位聯合成立農民工夜校,定期有民警來講解如何排除安全隱患和普及法律知識,給大家傳遞一個信息:“比起拳頭,法律武器更有效?!?/p> 去年秋天,臺江頭村的部分村民因為征地阻撓施工,并持續數天。盡管工期被拖延,但施工方沒有一個工人動手,為化解矛盾、恢復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穩定是發展的前提。多年來,白沙派出所盡可能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發階段,并通過創新社會治理來解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 曾東興記得,1971年,當時27歲的他在三明企業到沿海招工的大潮中,從莆田仙游來到白沙,幾年后,他成為廠里的技術骨干。然而,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昂芏嗳说钠迌憾歼^來團聚,但在當時,他們屬于無戶口、無單位、無證明的‘三無人員’?!钡搅松鲜兰o80年代,這里聚集了包括31個省份的外來人口,很多人自己搭蓋房子解決居住問題。 外來人口的管理,在當時是一大難題,很多地方還是以“驅趕”為主,白沙派出所則把驅趕變為“歡迎”。他們建立了外來農民工村,找來釘子、木牌,為他們釘上門牌,掃清他們收發信件、水電費繳交的障礙。緊接著,他們又創造性地發出了當時全國第一本暫住證,像曾東興這樣的大量“三無人員”身份自此合法化,并安居樂業于此,為周邊企業留下了大量技術骨干。這一創舉也為當時全國公安基層單位外來人口管理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發展是穩定的基礎。白沙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近年來,先后有近百家企業在白沙轄區安家落戶,為這片老工業基地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始終踐行親近人民依靠人民—— “以人為本才能凝聚每一個人的力量” “60年64天”——走進白沙派出所一樓大廳,一塊電子計時牌從建所至今每天更新著派出所民警無違法違紀的時間。 民警們說:“計時牌每時每刻都在警醒和激勵著我們。在這里工作,既是壓力更是動力?!?/p> 壓力著實不小,年輕民警林友錟有深刻體會。 前些天,附近一女孩下樓倒垃圾忘帶鑰匙,叫了開鎖匠后仍有些擔心,于是報警希望警察能陪同等待鎖匠?!熬椤焙芸旖鉀Q了,但因手頭正在處理社區棘手事件,心情煩躁,林友錟離開時隨口嘟囔了一句:“這么小的事也找我們。”結果被投訴:“我的安全不是大事嗎?” 盡管進行解釋并道歉,第二天的早會上,白沙所工作了13年的教導員劉雪冬還是把這件事拿出來進行討論,希望大家引起重視避免類似情況發生。中午,看到林友錟還是有點悶悶不樂,劉雪冬再次找到他,聊聊溝通技巧和群眾工作方法。小林的心結慢慢解開了,“對我們來說,每天都有群眾來找我們辦事,但對群眾來說,也許一輩子就找我們辦一次事”。 劉雪冬告訴記者,60年的傳承離不開一支過硬的隊伍,但每個民警都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庭,我們在關心隊伍“飛得高不高”的同時,也始終關注關心民警“飛得累不累”。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忠誠教育、廉潔教育,到80年代初的“六熟悉、十必訪”要求,所領導必須熟悉每名民警的個人經歷、家庭情況、思想品質、個性特長和業務能力等情況,并通過家訪談心等辦法,有效地化解民警的思想疙瘩。后來,他們又將這套辦法發展成為“民警思想苦悶有情緒必談、民警受批評或工作受挫折時必談、民警之間發生矛盾或意見時必談”等“七必談、七必訪”制度。 為傾聽群眾心聲,白沙派出所有一套自己的方式。2000年,派出所在轄區主要地段、人員密集區懸掛起了62個“先雄信箱”,讓群眾把想說不方便說、想說不好說、想說不敢說的話表達出來。去年起,他們組建了治安積極分子“幫幫團”、人力情報“朋友圈”和內保村居干部“同盟軍”三支隊伍微信群,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警力有限,群力無窮。前不久,社區民警巫曉珊利用“警民相約·鄰里守望”微信平臺發布“微尋人”,廣泛借助群眾力量,變“大海撈針”為“眾里尋他”,短短兩小時就為一名走失兒童找到了家。 得益于這樣的警民良性互動和一整套關心和監督預防機制,讓白沙所贏得群眾的認可和擁護,創造出了60年零冤假錯案、零有責投訴、零不滿意群眾評價、零工作績效差評和零民警違法違紀的“五零”紀錄。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三明將繼續堅持傳統不丟、宗旨不變、本色不改,全力打造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公安基層隊伍?!比魇懈笔虚L、公安局局長陳育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