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西洋自鳴鐘通過漳州月港舶來;400年后,在中國福建的最南部,崛起了一個舉世矚目的“時間工廠” 漳州“時”力:從鐘表之城到鐘表名城 東南網8月2日訊(福建日報 楊志慧)漳州南湖,著名發呆處之上,時鐘指針嘀嗒流轉,“每天發呆五分鐘,勝吃人參一個冬”的字樣令人回味。 從“大航海”時代走來,漳州鐘表產業發端于西方技術,而后在本土扎根壯大,迎風成長。 中國“表”情濃縮于斯,世界側目而視: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端石英鐘表生產基地,形成鐘表業“全國最大產業集群、完整產業鏈、唯一產業集群品牌”等三大特色,石英鐘配件的全球占有率達70%以上,石英鐘指針式機芯產量占全球65%以上,石英掛鐘占全球30%左右,手表產量占全球份額的10%。 2012年,漳州被授予“中國鐘表之城”的稱號,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近期通過復核考評,漳州將升級獲評“中國鐘表名城”殊榮。 振翅——陣式發展 “芯跳”強勁 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鐘表工業園,眾辰精密機芯公司高標準廠房內,萬級清潔環境中,技術員輕輕按鍵,一臺臺自動化生產設備游刃有余、精工制作。 機芯是鐘表的心臟,機芯生產企業的角力在于精密制造。 “幾年前,我們出價上千萬元,想買國外撤下的機芯自動化生產線。誰知,他們寧愿當廢品賣,也不愿賣給我們。”眾辰總經理魏振江感慨,“攻堅克難,還得靠自己。” 20多道工序,一步一步通關,與新加坡自動化研究機構合作,眾辰成功研發出機芯組裝自動化生產線。魏振江說:“節約八成人工,效率提高一倍,成本降低一半,質量大幅提升。” 和眾辰有著同樣“芯”路歷程的,還有福建吉邦電子,該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保持在6%以上。 “2015年啟動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生產線,正在調試階段,0.9秒鐘便可組裝一個機芯。”吉邦副總經理謝信華說。 匠心制“芯”,一路走來,漳州鐘表以機芯為基石,縱橫四海:眾辰精密機芯發展為中國機芯六強,石英手表機芯年產量可達1億只以上;吉邦電子年產石英鐘各類機芯7000萬只,石英電子鐘表系列500多萬臺;新麗珠五金每年生產鋁針和鐘面1億套,世界第一;桑泰鐘表指針式石英鐘機芯每月生產800萬只,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場20%;華毅五金的石英鐘(表)正負極和定子片占世界產量95%…… “漳州鐘表產業不僅成品鐘占據全球巨大份額,配件生產也同樣令人矚目。”漳州市二輕聯社常務副主任陳方青說,以薌城區的金峰工業區、龍文區的藍田開發工業區、龍海市的九湖工業區、長泰縣的官山工業區、漳浦縣的臺灣鐘表工業園為核心的五大鐘表產業聚集區,正以產業集群的陣式發展,并依托龍頭骨干企業成立了中國輕工業鐘表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服務平臺、鐘表技術研發設計服務平臺等9個公共服務平臺,為集群區域內鐘表企業提供培訓、檢測、研發設計、技術創新服務,提升整體研發和創新水平。2017年,漳州鐘表業實現工業總產值近70億元。 “鐘表產業是高精密機械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先進制造業,其特有的精密制造技術和精確計時產品,不僅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而且長期服務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國鐘表協會代理理事長、高級工程師張宏光介紹,比如,手機、平板電腦中使用的照相鏡頭、顯示屏配件、插接件、緊固件、外殼注塑件等均由鐘表企業配套制造。 “未來,還將向其他精密智能制造行業發展。”魏振江說,公司已介入手機攝像頭的配件生產,正通過和廈門一家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向精密制造的其他行業延伸。 覺醒——圖變圖新 挺進高端品牌 “去年,我們拿下了瑞士百年品牌瑞莎的中國區總代理。作為雙向互動,還實現了漳州品牌瑞士制造,擴大品牌的海外影響力。”漳州恒麗電子公司董事長、漳州鐘表同業公會會長邵躍明表示,未來,還將在歐洲、東南亞等市場設立電子商務海外倉。 邵躍明是中國百年鐘表工業感動行業人物,深耕鐘表行業20多年,是漳州鐘表行業走向國際舞臺的見證者。 他認為,鐘表是小行業大影響。漳州沒有一種工業產品,能夠像鐘表這樣賣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也尚無一個類似“漳州鐘表”的區域性集群品牌:連續10屆的香港鐘表展均設“漳州鐘表”專區,廣交會上連續24屆設立“漳州鐘表”大型戶外廣告,企業家的名片上統一印有“漳州鐘表”標志…… 然而,風光無限背后,仍有隱憂。“缺乏國際化的品牌支撐,漳州鐘表企業只能占據低端市場,依靠低成本戰略拓展份額。”邵躍明說,即便恒麗公司旗下擁有“慕拜仕”“卡帝仕”等自主品牌,開展個性化定制,進軍可穿戴設備,可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影響力不高。 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如何破局? 恒麗電子的“漳州品牌、瑞士制造”就是一次新鮮嘗試。當初,品牌意識在“為他人作嫁衣”的過程中覺醒,而今,漳州鐘表品牌以技術為支點、創新創造為杠桿,撬動制約品質、品種、品牌提升的支點,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前行。 一方面,積極參與標準制定,爭取國際話語權。恒麗電子充分發揮ISO /TC114 任命專家作用,先后參與9項國際標準、5項國家標準、5項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其中,已發布2項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據悉,這也是漳州企業首次參與國際標準起草。 另一方面,啟動工業設計引擎,將制造優勢與工業創意設計融合在一起,練就內外兼修的綜合實力。2013年至2017年,漳州已連續舉辦三屆中國 (藍光杯·漳州)鐘表設計大賽,通過與國際頂級設計師的交流,來提高全行業的設計水平、創新能力,挖掘人才。據介紹,經過歷屆的積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寬加強,譬如邀請瑞士獨立制表人在漳州開辦獨立制表工作坊。同時,漳州市鐘表同業公會還在積極申辦鐘表國際標準年會。 圖變圖新,讓漳州鐘表品牌影響力變強。目前,漳州鐘表行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件,集群商標1件,省市級品牌40多件。全市鐘表行業擁有省級實驗室3個,市級博士后工作站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已獲專利2077項,每年推出新款石英鐘百款以上。 創新——引燃轉型 從制造走向創造 “2015年的夏天,第一次參加中國 (藍光杯·漳州)鐘表設計大賽,獲得了我的第一個設計類獎項。”商祖祿的回憶充滿感激,彼時,他是閩南師范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大三學生。 鐘表行業,是最能體現工匠精神的行業之一。商祖祿說,通過入駐恒麗電子“時光創客”空間,他成為特聘鐘表設計師。兩屆比賽,他的多件作品分獲金獎、銅獎及優秀獎。 令商祖祿感激不已的中國鐘表設計大賽是在漳州市政府、龍文區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由官方與民間共同促成的一個高水準賽事。 “以前,許多人說漳州鐘表質量是不錯,但不夠美、不夠有創意,我們特別渴望有一個賽事平臺來推動漳州鐘表的變身。”一位漳州鐘表企業家坦言參與辦賽的初衷。在業界的呼吁和漳州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3屆中國鐘表設計大賽落地漳州,有力推動了漳州鐘表由制造向創造的轉型。 “青春創客”涌入,一批國內知名院校和國內數家工業設計學院的學子先后參與;“資深匠人”襲來,全球獨立制表人協會、瑞士獨立制表人組織、拉佩、赫姆勒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鐘表行業組織及品牌都攜作品參與。一系列造型精美、功能完善、藝術與技術融于一體的鐘表新產品從這里走向世界,也為漳州鐘表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 邵躍明說,漳州鐘表業的今天與政府的重點扶持和整體產業規劃分不開。 漳州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題調研鐘表產業發展,為漳州鐘表產業發展加油鼓勁:以更高的定位、更優的政策、更好的服務,推動漳州鐘表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努力打響“中國鐘表名城”品牌;專門成立“漳州市鐘表產業發展促進辦公室”,把鐘表產業作為“工業強市”的支柱產業予以大力扶持…… 放眼未來,人們希望漳州的鐘表不僅是“帶”在手上,“掛”在墻上,更是展現創新創意、人文精神和特色文化的多重“符號”,高顏值與高素質的完美結合。7月,龍文“時間小鎮”創建規劃獲批,項目擬選址在龍文區朝陽鎮中南部,規劃面積2.97平方公里,建設面積1.53平方公里。力爭通過3~5年建設,將其建設成為全國先進的鐘表智造基地、新興產業客廳及3A級鐘表文化旅游景區,打造面向世界的全國重要鐘表研發制造中心、展示體驗中心和鐘表人才集聚中心。 位于“時間小鎮”里的全省首個鐘表博物館,已于去年7月開館營運。百年鐘表業接軌工業旅游,一座城市與鐘表400多年的故事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