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村民交通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對基層派出所來說,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是最令他們頭疼的“老大難”問題之一。寧德市創新推出“三位一體”農村交通管理做法,并延伸為派出所交通、治安管理“3+”模式 遠程監控亂停車 廣播喊話來勸導 東南網8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韋廷信) “停放在三聯超市門口、車牌號為‘閩H EF×××’的小車,請立即開走!”近日,古田縣吉巷鄉派出所民警林程琳在“三位一體”管理室內,通過遠程監控,對路面違停車輛進行廣播喊話。車主聽到后,迅速返回并將車輛開走。自今年4月吉巷派出所成為寧德市“3+”勤務模式試點之一以來,這成為林程琳的每天工作內容。 近年來,寧德市公安局立足“山區+海島”特點,創新“視頻+音頻”做法,積極破解農村交通治安管理難題和瓶頸問題,在交警飛鸞中隊試點建設“探頭+喇叭+LED屏”、應用推廣“勸導+宣傳+防控”“三位一體”農村交通管理做法的基礎上,探索、總結、提煉出符合寧德地域特點和農村執法實際的派出所交通、治安管理“3+”模式。 截至目前,寧德市已在蕉城飛鸞、福安穆陽、古田吉巷、霞浦下滸、屏南雙溪等5個鄉鎮派出所試點建成和應用“三位一體”遠程執法系統,服務基層交通管理和社會治安打防管控工作,基本實現“糾違率上升、違章數下降,破案率上升、發案數下降,行人滿意、駕駛人滿意、轄區群眾滿意”的“兩升、兩降、三滿意”目標。 大喇叭 勸導處罰相結合 “之前到了旅游旺季,經常會堵車,警察大中午都要趕來執勤。現在,有了‘隱形警察’,街上亂停車現象少了,街面干凈了非常多。”近日,提及鎮區交通狀況的變化,屏南縣雙溪鎮雙溪村村民老楊如是說。 老楊口中的“隱形警察”,便是“三位一體”遠程執法系統。 過去,由于村民交通安全意識相對薄弱、警力不足等,對基層派出所來說,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是最令他們頭疼的“老大難”問題之一。如何突破管理瓶頸? 2016年11月,寧德飛鸞交警中隊率先建成集“勸導、宣傳、防控”于一體的遠程執法系統。該系統由農村大喇叭、LED屏幕宣傳、360度旋轉抓拍探頭、槍機控制等幾大子系統構成。 民警通過系統后臺操控鍵盤及操縱桿,利用系統預置點調用抓拍探頭,快速鎖定并識別路口違法停放等交通違法行為的車輛號牌信息。 操作人員通過后臺麥克風及前端農村大喇叭子系統直接廣播喊話,對交通違法行為人進行勸導教育。在三次勸導無效之后,再進行遠程執法整治,通過大喇叭當場宣布處罰決定,并在LED屏上公布處罰結果。 “這樣一來,我們的執法形式就用‘人聲’傳播執法替代了‘人身’現場執法,反應更快速,處置更迅速,教育更精準。”寧德市公安局副局長錢昌平告訴記者,同時,這種勸導和處罰,充分考慮農村社會風俗人情,對小矛盾小糾紛采取人性執法、溫情勸導,教育為主、懲處為輔,確保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據悉,自2016年11月以來,飛鸞交警中隊共廣播喊話勸導查糾不按規定停車、騎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各類交通違法行為8238起,占全部違章違法行為的85%,絕大多數違停違章行為都在第一時間被勸導制止,有力增進了社會和諧。 全時空 天眼人眼相結合 今年5月底,福安穆陽的林某在回家途中,遇到相向行走準備返回學校的張某,突然動手對張某進行猥褻,后逃離現場。 穆陽派出所民警在“3+”監控系統發現情況后,立即對林某活動軌跡進行追蹤,隨后實施抓捕。從發現警情到抓獲違法嫌疑人,僅用2個小時。 這一切,正得益于“3+”模式的巡邏管控功能。 自系統應用以來,“3+”模式整合轄區治安探頭、卡口探頭以及商業探頭,形成密布在轄區各主要路口和重點區位的“千里眼”。派出所民警通過視頻對轄區的交通路況和治安情況進行線上巡查,對重點區和盲區派人現場巡邏,做到線上“天眼”和線下“人眼”相結合,確保對轄區24小時全時段、全方位、全覆蓋的精細化巡防管控。 穆陽派出所自今年2月份應用該模式以來,利用該系統全面加強對轄區的不間斷巡邏,形成對現行犯罪的有力震懾,轄區違法犯罪發案數下降了30%,破案率上升20%,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大數據 網上網下相結合 今年5月,霞浦下滸派出所通過多方獲得信息——一個以外號“國寶”的男子為骨干的販毒團伙,在下滸鎮販賣毒品。 圍繞這一重大線索,該所民警立即調取“三位一體”系統內部數據,對該線索展開偵查,并成功確認“國寶”身份實為販毒人員楊某宇。 5月21日,辦案民警獲得楊某宇將攜帶一批冰毒前往下滸進行毒品交易的情報。鑒于楊某宇每次出現只做短暫停留,十分謹慎,下滸派出所所長張程決定利用“三位一體”遠程管理系統展開網上布控,配合網下民警實施抓捕。 5月22日零時許,見時機成熟,張程一聲令下,各行動組隊員有效呼應、密切配合,成功抓獲販毒嫌疑人楊某宇、李某紀、李某鳳,現場查獲冰毒、電子秤、封口袋等作案工具,整個抓捕行動只用了十分鐘。 “網上巡控,網下打防,這種破案模式與破案進度,對過去的農村派出所來說,幾乎不可想象。”錢昌平介紹,“3+”模式對轄區的立體式巡防,可對轄區警情案件、重點人員行為軌跡等民情區況達到第一手收集掌握;同時,依托公安大數據系統,第一線分析研判、第一時反應處置,以動制動、快打快處,實現對違法犯罪行為的精確打擊,有力震懾違法犯罪。 分中心 預警預防相結合 除了執法宣傳、打擊罪犯,“3+”模式平臺作為鄉鎮級的“情報指揮分中心”,其預防預警功能也不容小覷,特別是在開展季節性、階段性社會綜合治理工作方面。 今年,福安市穆陽鎮把該模式用來加強“桃花節”現場安保工作,在日均人流量8萬多、車流量1萬多的情況,引導游客有序停放車輛、有效分流,確保活動期間景區和外圍交通暢通。其間,該鎮借助該系統的“喇叭”功能,為突然中暑暈倒的游客現場呼叫醫生,及時救治。穆陽派出所應用該模式以來,共幫助走失老人、小孩找到家人20多人次。 此外,霞浦縣下滸鎮依托該系統建立聯勤聯動模式,實現對鎮區的綜合治理;古田縣吉巷村新建農貿市場公開招標攤位及商鋪,派出所利用該平臺實時監控現場,成功化解一起競標糾紛,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7月11日,“瑪莉亞”臺風肆虐閩東,霞浦下滸、福安穆陽等地派出所充分利用該系統,滾動播出防臺風抗汛動態信息,及時通知涉險群眾快速轉移,確保群眾人身和財產安全…… 從司法普法到計生宣傳,從防臺風抗汛到禁種鏟毒,從防火防盜到殯葬管理……“3+”模式,正成為試點鄉鎮在綜治領域的重要幫手。“‘3+’模式,疏堵于千里之外,控制于方寸之間,不僅為交通服務,更為社會治理發揮作用。”蕉城區飛鸞鎮黨委副書記黃清允評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