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志愿者、網格員走村串戶,宣傳綜治工作。 國歡鎮加強巡邏,增加路面見警率。 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穩定的環境,社會和諧進步需要平安的環境。社會穩定、國泰民安既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目標任務。 近年來,涵江區國歡鎮緊緊圍繞長治久安抓發展,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創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與新形勢相適應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強化責任、強化措施,形成了大綜治、大調解、大信訪、大維穩的工作格局,用真心真情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向社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共建共治保平安 創新社會治理,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 網格化服務是現行服務模式的一種創新,建立了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管理體系,形成了條塊結合、協同工作的管理格局。涵江是全市最早以網格化為手段,運用大數據,通過共建共享共治深入推進“互聯網+社會綜合治理”的城區,成為全省典型。 國歡鎮積極對接,主動學習、借鑒好的經驗、做法,并依托市、區兩級網格信息平臺,整合資源,配備骨干,建立全鎮基礎信息數據庫,了解網格內的人、地、物、事、組織信息,并對群眾的訴求和社會中的不和諧因素進行“格內”處理,形成“鎮中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良好局面,做到情況清、底數明、處置準,走出一條人性化服務、精細化管理、多元化參與、信息化支撐的社會治理創新新路子。 去年9月,該鎮加大資金投入,對網格化社會治理中心和6個網格站進行了軟硬件的全面升級,并在鎮主要大街、繁華路段及各村主要進出口安裝1236個視頻攝像頭,還為巡查員每人配備通訊設備、服裝等,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治安防控高效,矛盾化解及時,社會大局穩定。 4月20日,記者來到該鎮網格化社會治理中心,寬敞整潔明亮的大廳讓人心情開朗。墻上顯示屏上,全鎮幾個繁華路段、重要路口一目了然。群眾來辦事,入駐該中心的民政、醫保、城建等部門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快捷受理或辦理,獲得群眾好評。 該中心負責人王建軍告訴記者,網格中心和鎮綜治中心合署辦公,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一體運作。辦公大廳有260平方米,還設有綜治協調室、矛盾糾紛調處室、治安防控室(視頻監控室)、視頻會議室、心理疏導室及群眾接待廳,構建起方便群眾的社會治理綜合平臺。 網格化管理架起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該鎮積極探索建立了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機制,在“活力國歡”公眾號中特別增設了“網格110”服務功能,提供24小時為民服務。通過24小時的便民服務、網格監控、入戶走訪、定點聯系、上傳下達等全方位的工作手段,摸清民情民意,點對點、面對面地為群眾解憂,把服務關口直接前移到群眾家門口,確保聯系群眾全覆蓋、服務群眾經常化,達到“基層矛盾不出站,就地化解有辦法”的良好效果。同時,切實破除了干部的“關門”心態,以實際行動贏得民心。 ■一枝一葉總關情 信訪工作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閥”。國歡鎮地處城鄉結合部,近年來,隨著省道201、興涵水都片區建設等大型項目的實施,涉及的征地、拆遷等問題顯得尤為突出。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信訪工作,積極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活動,以“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為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按照“網格+”的模式,建立大信訪工作格局,積極排查,真情化解,做到一事一案、案案有人包、責任有人扛。今年以來,全鎮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40起,化解34起,有效杜絕了重大群體性事件的發生,較好維護了社會穩定。 該鎮黨委書記蔡雄強說:“只有以真情換真心,以真心換民心。自覺把群眾的需求作為努力的方向,把基層的難題作為創新的空間,始終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走下去,大走訪才會有溫度、有態度、有深度。”開門接訪、帶案下訪、主動約訪……全鎮黨員干部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到群眾中去,認真傾聽群眾訴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最牛釘子屋終于被拆啦!上下班再也不用被堵了。”去年11月,隨著兩臺大型挖掘機同時揮動鐵臂,被稱為涵江“最牛釘子屋”的一座房屋在路中央轟然倒下,附近圍觀的居民紛紛拍手叫好。“最牛釘子屋”位于涵江公園西路碼頭段路中央,2005年,當地在建設該路段時受其影響,只能將設計的四車道收窄為一車道。道路突然收窄拐彎,導致該路段經常擁堵,也是交通事故高發地。十多年來,附近居民反映不斷:“若遇到大型車輛經過,這里就被堵得動彈不得,甚至有車輛差點撞上這座房。” 該房屋業主因對征遷補償存有異議,成了“老上訪戶”,受到周邊群眾非議,一家人身心備受煎熬。該鎮主要領導多次上門走訪,進行溝通協調,當事人卻不理解甚至言語攻擊。為了化解矛盾,該鎮干部找遍了當事人的親戚朋友當說客,并通過研究案例,探討解決征遷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經過不懈努力,當事人最終同意搬離。目前,該路段已全線貫通,還路于民。 該鎮洞庭村村民姚某對傷殘等級評定等問題存有異議。為幫其解決問題,該鎮干部多次走訪做好化解工作,并經常陪同其到有關部門了解政策,幫其理清心中的困惑。經過耐心細致的疏導,姚某最終被真情打動,認可鎮干部在化解矛盾中付出的艱辛和真心。事后,姚某還主動幫助鎮干部對本村出現的一些矛盾糾紛進行調解,以實際行動感謝政府對他的關心和幫助。 4月20日,全市信訪“三大活動”現場會在國歡鎮召開。會議肯定了該鎮在信訪工作上的做法和經驗,要求各縣區(管委會)把國歡的經驗做法帶回去。善疏則通,能導必安。群眾合理訴求得以解決,群眾合法權益得以維護,干群關系就一天比一天融洽,黨員干部的干事方向就一天比一天明確。 ■平安宣傳入人心 平安是金,平安是福。維護穩定人人有責,創建平安人人參與,構建和諧人人共享。 走在國歡,記者總能看見穿著紅色馬甲的平安志愿者,他們走村入戶,向群眾宣傳綜治平安“三率”,弘揚政法綜治和平安建設正能量。去年該鎮成立平安志愿者服務隊以來,登記在冊的平安志愿者已有近3000人,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受益群眾上萬人次。 除了成立平安志愿者服務隊外,該鎮黨委、政府包片領導帶領包村工作隊走村入戶,通過發放宣傳單、聯系卡、“一封信”、每戶一份紀念品等,傳遞“平安國歡人人參與,活力國歡人人共享”的社會正能量。 近日,該鎮綜治辦牽頭聯合國歡派出所、司法所、安監站、婦聯、衛計辦、計生協會、流管站等相關部門,在三股市場等地開展綜治宣傳月活動。工作人員通過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宣講法律法規知識等宣傳形式,向群眾大力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打黑惡、凈環境、促穩定、保平安、反邪教、禁賭毒等知識。向過往群眾發放法律法規、黨的惠民政策、實物宣傳物品等宣傳材料,現場接受咨詢。 同時,該鎮在集鎮、商店、酒店、車站等公共場所粉刷標語、懸掛橫幅、LED字幕滾動播放等,宣傳普及綜治平安建設“三率”相關知識,調動群眾主動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維護社會安定穩定。(湄洲日報記者 蔡玲 通訊員 林亦霞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