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世界讀書日。位于玉湖畔的市圖書館新館舉辦新意迭出的讀書活動,迎接新館開館后的首個“世界讀書日”,展示這座外觀為黃色的“黃金屋”的內涵和顏值,傳承文獻名邦的文化傳統。 ■ 遠離電子產品親近書籍 “一天之內在圖書館讀完一本書。”讀書日前夕,市圖書館發出號召,到圖書館來,完成一次公共空間的私人閱讀,堅持用一天時間讀完一整本書,以實際行動迎接世界讀書日。 “這是一場閱讀的馬拉松,號召發出后,吸引許多市民報名參加。為激勵更多市民加入活動,我們還特別制作了‘悅讀護照’作為紀念品,增加活動的趣味。”市圖書館副館長張翔說,4月22日活動舉行,經過專心與耐心、毅力與體力的挑戰后,發現最后取得“悅讀護照”和其他獎品的大多是小朋友們。事實證明,我市閱讀的主力軍還是少年兒童。 “面對書籍,卻放不下手機。”采訪中,市民們表示,面對零碎的時間、娛樂化的媒體,定下心來閱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為此,市圖書館與廣西師大出版社在讀書日期間合作推出“閱讀一小時”活動,讓市民遠離電子產品,親近書籍一小時。 “拿起手機,就輸了。”張翔說,“閱讀一小時”不是行為藝術,該活動旨在倡導閱讀可以無處不在,閱讀可以隨時發生。 ■ 運用聽讀喚醒閱讀意識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4月22日上午10點45分,市圖書館新館一曲薩克斯音樂響起,三樓回廊響起《斷章》的朗誦。而后《春江花月夜》《蘭亭序》《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等名篇朗誦在市圖書館新館各個角落此起彼伏響起。當天,市朗誦協會加入宣傳讀書日活動。他們組織一場朗誦快閃(如圖),以有聲閱讀形式,讓市民回顧經典,喚醒大家的閱讀意識。 這是市圖書館在讀書日推出的“不一樣的圖書館”活動的一幕。快節奏的時代,聽讀也是解決閱讀困擾的一種方式。對于小讀者,館里推出“真人圖書館”,讓晗晗姐姐講繪本,受到小朋友們的喜歡。繪本故事還結合手工制作,讓故事變成活靈活現的場景,更增小讀者的閱讀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讀書日活動還設置了“遇見一本書,愛上一座城”讀書分享會,搭建交流平臺,讓市民分享看書聽書的心得,充實閱歷。此外,雷丁英語學校向市圖書館捐贈520冊英文書籍,喜馬拉雅FM有聲書閱讀與小雅AI音箱也向市圖書館捐贈,這將讓市民在市圖書館體驗到更加豐富的閱讀。 ■ 傳承文獻名邦文化基因 市圖書館新館是我市崛起的文化新地標,自元旦開館以來已接待讀者38萬多人次。開朗舒適的閱讀環境,與日俱增的館藏書籍,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涌向這座湖畔新館。 張翔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他說,莆田古有“文獻名邦”之稱,莆田人血脈里流淌著“耕讀傳家”的文化基因和讀書自覺。正是“十室九書堂”才成就了“龍門半天下”,樹立了莆田人的文化自信。當前我市已吹響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號角,應傳承文獻名邦“家貧子讀書”的文化傳統,讓讀書成為自覺,讓書香與書聲盈滿莆田。 湄洲日報記者 黃凌燕 陳斌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