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獲悉,陽火炭焙古法制茶技藝入選仙游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保護和傳承該技藝,仙游縣制定五年保護計劃,在鯉南鎮玉塔村建立傳習所等,收集明清以來關于這項技藝的相關實物38件和制茶技藝資料8萬多字,并專門安排兩位制茶大師負責。 仙游縣產茶條件得天獨厚,茶文化源遠流長,北宋名臣蔡襄所著的《茶錄》是繼陸羽《茶經》之后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近年來,該縣茶產業更是蓬勃發展,祥和茶、金溪茶、鄭宅茶等聲名日隆,年創產值3億多元。 在鯉南鎮玉塔村的茶研房內,該項目主要傳承人、國家一級評茶師、制茶師及烘培師上官長垣正在仔細觀察烘茶新品陳色,身旁5個新型炭爐子散發出裊裊茶香。上官長垣介紹,仙游古法焙制陳茶的傳統技藝傳承于明代制茶法式,選用當地名貴龍眼木炭溫火,讓茶品吸收龍眼木的特有芬芳,享有“仙鄉仙木焙仙茶”之美譽。焙制工藝分舒展、分解、排清、烘焙、冷卻、靜置等六道工序,而絕活在于熟悉茶葉的水分、果膠質、重量等,通過烘焙器具的風、火、時間的互動關系,經過7次精心焙制,才能制造出滋味濃醇、回味甘甜、余香繞口的祥和茶。 談及如何保護,上官長垣表示,將在市縣文化部門指導下,加大保護經費投入,建立仙游陽火炭焙古法制茶作品數據庫、展示廳及陳列室、傳習所等。同時,組織業界專家學者探討及研究,撰寫出版《仙游陽火炭焙古法制茶》相關茶著,培養更多的專業制茶人才,使這項傳統手工技藝文化弘揚光大。 (陳國孟) |